二月二龙抬头的真正含义 龙抬头有哪些传统风俗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农历的二月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二月初二还有春龙节、龙头节等等的别称,据说最早起源于伏羲氏的年代,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也有非常丰富的传统风俗,比如剃龙头,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龙抬头有哪些传统风俗的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啦。
【二月二龙抬头的真正含义】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也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中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虽然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同时,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另一种说法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五大禁忌:
1、女子结婚后,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2、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3、不动针线,不用剪刀。会伤“龙目”
4、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5、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三大习俗:
1、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剃龙头”,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也有要想鸿运当剃头的寓意。
2、二月二这天有炒豆子的习俗,古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3、二月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的起源与发展
唐朝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宛署杂民》中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朝时,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龙抬头有哪些传统风俗】
一、剃龙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也就是民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是要剃头发的,无论南北皆有这个风俗,在正月不能理发,二月二理发谓之剃龙头,如果这一天剃龙头,会让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的理发店今天生意非常的好。你的头发比较长的话,不妨今天也理一理,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剃了头,讨个好彩头,好运自然来。
二、食龙肉
主要是指猪头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吃猪头部上的肉,这个地方的肉口感劲道,而且吃起来也不油腻,特别适合下酒吃,如果没有时间制作猪头肉的话,不妨去卤肉店买上一点,也好讨一个吉利,吃猪头肉也叫吃龙头,寓意抬起一起好兆头。
三、祭社
南方的一个习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一天其实也是土地神的诞辰,祭社也是祭祀他,民间一直认为,土地是万物之始,土地生万物,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还有财富,祭社对于生意人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一天,希望可以得到财神的保佑,在新的一年当中财源滚滚来,不论是正财还是偏财,都能够向着自己。
四、舞龙
舞龙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舞蹈,只是现在没有以前那么流行了,记得那时候,只要有重大的事情,都会舞龙舞狮,这个舞龙的龙身,都会安置在龙王庙中,等到重要节日,就把龙身和龙头接起来,舞动起来,只要是舞龙的队伍,走到哪里都不会愁吃的,它也是人们祈求龙王赐福的一种形式。
五、熏虫
熏虫它不是真的去熏虫,而是指二月二的一种油煎饼,人们把这种饼叫做熏虫,明代的时候在《好食纪略》中国就有这个说法,摊为煎饼,明曰熏虫。
六、打灰囤
在民间流传着的一个习俗,二月初二早上,人们用草木灰,在院子里面画一个圆,称之为“灰囤”,然后还要在灰囤中,撒一把五谷,寓意新的一年粮满仓,谷满仓,风调雨顺,年景丰收,这个习俗在北方特别的多,比如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地,都有这个习俗。
七、开笔礼
开笔礼也叫破蒙,古代读书人的四大礼之一,家里有孩子的就要重视一下了,按照说法,学童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启蒙老师,会教写字、读书、然后拜孔子像,这样就可以入学了,这就是开笔礼,现在孩子读书,以前家长要重视,尤其是刚开始要培养他的兴趣,以后获得功名。
八、吃春饼
吃春饼原本是立春的一个习俗,后来慢慢的二月二龙抬头也要吃春饼,春饼实则是一种很薄薄的饼,吃的时候把喜欢吃的蔬菜卷在里面,这就是吃春饼。在以前是皇帝赐白宫春饼,如今是家庭主妇做给家人吃,祈盼在新的一年,有丰收,也是喜迎春天的一种形式。
九、吃驴打滚
北京的特色小吃,是老北京人特别喜欢吃的一种食物,这个名字的由来,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制作的过程中要用到黄豆面,就如驴在地上打滚,所以得名驴打滚,二月二很多人出去踏青,就会来上一个驴打滚,希望在新的一年,开开心心事事顺遂。
十、抢炮会
抢炮灰也叫抢炮头,这种风俗最早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比如放鞭炮完以后,就会有抢炮头的习俗,这也是人们你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一种形式。
十一、吃龙须面
北京地区的一种习俗,吃龙须面,其实就是吃面,这一天吃的面,因为是龙抬头节日吃的,而且又形似龙须,所以把这个面称之为龙须面,同样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得到龙的庇佑。
十二、吃龙鳞饼
农历二月二日所食之薄饼,就叫龙鳞饼,这一天的饮食习俗,基本上都是以龙食来展开,这个饼说是龙鳞,吃了以后可以得到吉祥。
今日是农历的二月二也是龙抬头的日子,老传统12个习俗分别是食龙肉、剃龙头、祭社、舞龙、熏虫、打灰囤、开笔礼、吃春饼、吃驴打滚、抢炮会、吃龙须面、吃龙鳞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