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舍佛粥 雍和宫腊八活动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30
腊八节舍佛粥,雍和宫原为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后来在乾隆年间改为喇嘛庙。清朝皇帝非常重视腊八节,每年腊月初八,宫廷内外都会盛食腊八粥。煮粥的仪式通常在雍和宫内举行,煮好的粥经过僧人念经加持,不仅供佛祭祖,呈献给皇帝和王爷,还施舍给前来祈求平安的群众。
腊八节
【雍和宫腊八活动】
至今,雍和宫仍保持着每年腊八节舍粥的传统。在这一天,许多北京市民早早来排队,只为了喝上一碗“佛粥”,以求得新年吉祥平安。现在就由老黄历为您介绍一下雍和宫的腊八粥。
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将安定门内国子监东的府邸改建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煮粥的活动会迁至庙内万福阁等地,使用大锅煮腊八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清代诗人夏仁虎在他的诗中描述了雍和宫煮腊八粥的场景:“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煮腊八粥时,从腊月初一开始就会搭棚垒灶。最初时,使用的是六口大锅,宽约两米,深约一米多。煮粥的过程会举行庄重的仪式,喇嘛们自腊月初七开始泡豆米。每锅粥都会添加数石米、各种杂豆和干果等食材。喇嘛们会不断加火熬煮,直到腊月初八的拂晓。煮粥过程中,宫廷还会“特派大臣监视,以示诚敬”。
根据《旧京风俗志》的记载,皇宫内所用的腊八粥不仅包含各种米豆,还会放入奶油、大量的莲子、桂圆、五仁和各种果脯等。粥料的消耗量非常惊人,每年竟然达到十万两白银。
煮好粥后,第一锅会用来祭祀神佛和祖先,第二锅才献给皇帝,第三锅会赐给各亲王和郡王等王公,第四锅会赠送给京城中的一些宠臣,第五锅是供雍和宫内的僧侣享用(不放奶油),第六锅会施舍给贫困的百姓。
当年还有送粥的风俗。即将雍和宫的腊八粥装入特制的青花瓷罐中,由太监分送给各王府和大臣,这被称为“赐粥”。这种送粥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宣统时期。粥送到王府和大臣府邸后,亲王和大臣们会先在中堂供奉粥,然后依序叩头致谢,礼仪完成后,他们还会按照家人的数量给太监发放一笔小费,也就是所谓的“车敬”。
道光皇帝曾经创作了一首《腊八诗》:“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这些诗句描写了旧时京城敲击腊鼓赐粥和佛寺舍粥的风俗。
腊八节,紫禁城内的御膳房也会煮腊八粥,后妃们还会用干果制作吉祥装饰,摆放在粥上。煮好的腊八粥首先会被供奉到太庙的寿皇殿中,接下来,皇帝会将粥赐给宠臣,以示宠爱。
此外,这一天在宫内还会举行“送岁”仪式。在临时搭起的“小金殿”中,皇帝和大臣在其中,喇嘛们在外面念经,并请活佛为皇帝擦拭衣冠,以祓除不祥,庆祝新年的吉祥平安。
在清朝,各王府也会煮粥,并经过精心装饰后呈给皇宫,还会馈赠给贵戚近亲。这种送粥的习俗要求必须在腊八节的上午完成。
如今,北京人依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雍和宫、广化寺和一些老字号商铺等地依然会延续古代舍佛粥的习俗。每年的腊八节,雍和宫还会举办佛事活动,所有喇嘛们会朗诵佛经,随后将煮好的第一罐粥供奉于佛像前,然后开始舍佛粥给民众。不过,如今的“舍粥”已经不再具有救助穷人的意义,而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