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与水有关的节气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套气候现象的总结,季节天气的转化规律都在其中,有的人问雨水是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雨水是第二个节气哦,代表的是雨水的增多,而不只雨水,二十四节气中还有很多跟雨雪相关的节气,下面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二十四节气与水有关的节气的解析,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到你。
【雨水是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交“雨水”节气。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的吉祥寓意 24节气雨水的介绍>>>>
雨水节气的主要含义就是代表了降雨,一般到了雨水节气,降雨量会明显增加,也是一个洪涝灾害最多的节气,进入雨水节气,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阳历的2月18-20日其中的一天。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4] 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所以,适度的雨量对于农作物来说是很好的,有利于它们的增长,也是农耕文化的很好反映。
雨水真正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沥沥的雨声逐渐取代了冰霜和飞雪。春雨至,万物生。雨水是一个让人想象力飞扬,又实实在在哺育大地的时节。自古,人们就不吝笔墨吟叹雨水的浪漫和人情味,而那些关于雨水的诗句,也记录下很多科学事实。
明代解缙的《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都是指春天的细雨像油一样可贵,形容春雨宝贵难得。
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光是诗名就敏锐地捕捉到了雨水时节喜夜雨的气候特征:“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宋代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也写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从现代科学看,之所以春雨常在夜间降临,是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所致。我国大多数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冬天,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天,气流又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去春来,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向北转移;西太平洋一带的暖湿气流不断活跃、纷纷北上,同时将海洋上空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带到我国大陆上空,使云量大增。
白天,由于太阳光照射强烈,云中的水汽被大量蒸发,云层变薄乃至消失,成为万里晴空。到了夜晚,由于没有了太阳光的辐射,云中的水汽便大量积聚,云层越聚越厚,而云层上部温度降低,下部由于本身的遮盖阻碍,地面的热散发甚少,上冷下暖,这样就引起空气对流而凝结成春雨。因此,春雨常常会在夜间降临。
雨水的来历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一般到了雨水节气就有三候,分别是:水獭祭鱼、候鸿雁来、草木萌动。这三候主要的含义就是说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这个节气开始,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开始生长,会有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值得让人期待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水有关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水有关的节气:雨水、谷雨、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冰雪融化,散而为雨,标志着降水的开始,故称雨水。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除了东北、西北依然寒冷外,我国多地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回升到0℃以上,春天真的就来了。雨水和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应降水现象的节气。预示着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其实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逐渐增多;二是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学意义的春天。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开始回升。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桃李含苞,樱桃花开。西北东北等地区却仍处在寒冷之中。但全国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度。雨水节气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赤道靠近。此时全国气候总体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全国大部分地区多雪之时已过,降雨开始,气温回升,但降雨仍以毛毛细雨为主。
谷雨
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古代解释即所谓“雨生百谷”,故此得名。每年阳历4月19日至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由于谷雨过后就是立夏了,所以很多人对于该期间的天气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就了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日期在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之间。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节气,古时人们有“走谷雨”、“品谷雨茶”、“赏牡丹花”等习俗。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八月中(西历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记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意思是说在这个时节,因为早晚的温差比较大,在晚上的时候地表的水汽就会遇冷凝结成为了水珠,然后碰到了地面的草本植物,然后就形成了露水。而古人又是以四时配五行,其中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来形容秋露。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早晚的温差较大,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自然界中就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了,这露水也是因为炎热暑气开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气开始上升,空气冷暖不均,雾气出现凝结形成金银剔透的白色小露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野外早晨起来能看到远处的山上雾气腾腾,近处的水塘水面上也是雾气腾腾,草丛中也挂满了露珠。
寒露
寒露节气象征着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具体的要看哪一年的天气情况。
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11月的22日或23日,农历一般就是十月的后期。在古代书籍《群芳谱》中对小雪节气是这样描述的:“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思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天气将逐渐变得寒冷,降水形式将由雨变为雪,由于是刚开始变得冷起来,雪下得还不算太大,因此称为小雪。
小雪节气到“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
大雪
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公历12月6至8日入节,时太阳到达黄经255°。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天气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南方地区降雪量较小,而在北方已千里冰封。
平气法划分的节气,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