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节气特点概况 夏至的节气三候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夏至作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有夏天的普遍特点,那就是炎热高温,一起看看夏至的节气特点概况吧,除了炎热高温外降雨频繁也是夏至的一大特点,在广东福建一带,到了夏至已经进入了蒸桑拿的天气,闷热湿润,仿佛一个大蒸笼,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夏至的节气三候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夏至的节气特点概况】
高温炎热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
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节气 夏至节气特点和风俗>>>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对于我国黄河及其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之后是8月,接下来才是6月。夏至日是几月几日2023 每年夏至日是几月几日>>>>
太阳直照,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位于广东省北回归线以南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肇庆、江门、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两次立竿无影。
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夏日熏风暑坐台,冷雨如钱扑面来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南阴雨连绵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夏至的节气三候】
夏至初候鹿角解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当夏至阳气到达极致之时,就是阳气始衰之日,阴阳之气在寻求新的平衡。阳性的鹿角脱落,标志着阳性生物的生命力开始衰退,阴气开始产生,一些喜阴的生物出现了。古人以“鹿角解”作为夏至节气的初候,就是在提醒人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骄阳酷暑里的声声蝉鸣,仿佛在告诉人们:知了知了,热啊热啊。伏天的暑热开始进入高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疏曰:“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然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
夏至二候,正是阳气盛极之时。天气不断趋向极致的热,考验着生命的承受力,也催进着生命的孕育。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蝉鸣不是在宣告暑盛伏天的到来,恰恰相反,它是在提醒人们:在弥漫的暑热里,已有阴气发生。
唐朝权德舆的《夏至日作》写道:“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明代刘基的《夏日杂兴》诗云:“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雨砌蝉花黏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一阴生”“微阴生”——古人以“蝉始鸣”作为此时的物候特征,不是否定夏之阳在这个时节无可抵挡的支配作用,而是意在提示人们,要注意到已经出现的将要成为趋势的细微变化。“见微知著”的智慧在此又一次被强调。
夏至二候蝉始鸣
生命的意蕴却又更为丰富。
从生命的本能来说,雄蝉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获得交配的机会。生命孕育的过程有时是极为壮烈甚至惨烈的。许多蝉种的雄蝉交配后即死去,雌蝉亦于产卵后死亡,蝉卵孵化若虫后要在土中生活几年到十几年,更要经历多次脱壳,羽化后方能飞到树上快乐地鸣叫,而此时离其生命的结束已经不远。
夏至二候,已是荷花初绽的时节。宋代词人周邦彦写过一首《鹤冲天》,描写得美极了:“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想象一下,深深院落里,梅雨暑风,高柳乱蝉,池上新荷,水中鱼戏,羽扇拂去烟尘气、烦心事,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这是何等洒脱、快意!
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暑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池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待脱壳化为蝉,便飞到高高的树上,饮露水而生,故古人认为蝉品性高洁,对其十分推崇。而蝉既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故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的重生。
夏至三候半夏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到夏至三候,夏天已过了一半还多。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在这个时节从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了出来。喜阴的植物开始出现,说明此时的阴气已经比“鹿角解”“蝉始鸣”所代表的那个时段,更多几分了。
仲夏里的主角当然还是阳气。走在骄阳下,会感到地面被晒得滚烫,人像煎饼一样被天空向下和地面向上的双重热浪煎烤着,恨不能立即躲进阴凉处。而与此同时,阴气也在缓缓地聚集着,增加着。
阴阳之气的交汇产生强烈的对流,因此这个时节的雨总是来得突然,来得猛烈。狂风暴雨之后,人们会享受到暑天里短暂的却是极为惬意的凉爽。而在清晨和夜晚,与中午前后的酷热相反,空气中已有了丝丝的清凉。
这样的状况让暑天变得不是那么难过了,生命在暑热炙烤中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更令人喜悦的是,这让仲夏的风景变得十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