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的由来和传说 元宵节的的诗句古诗大全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8
说起元宵节,没有人会陌生,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的的由来和传说吗?元宵节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节日,不管是过去还是在现代,人们都很看重元宵节,古人甚至为此创作了许多关于元宵的故事,下面是元宵节的的诗句古诗大全,来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的的由来和传说】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上元节”、“灯节”,是春节过后的又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说法很多。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元宵节就已经初具雏形。
相传汉文帝和元宵节有关。汉文帝是在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平定“诸吕之乱”之后,才被拥立为皇帝的,而周勃、陈平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所以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此夜,便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宵就是夜晚的意思,每年的第一个月就是元月,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夜叫做元宵。
汉代史官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他在创建《太初历》的时候,把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
到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提倡佛法,听说佛教有在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中和寺院点灯敬。从此以后,正月十五街头放灯的习俗就流传到民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庆贺元宵佳节。
汉代以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老百姓无暇参加娱乐活动,元宵节的活动也就淡下来了。
到了隋朝,国家开始走向统一,各种节日习俗的活动又开始盛行起来。但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人出于礼教和国力的考虑,上疏奏请禁止元宵活动,结果隋文帝“诏可其奏”(见《隋书》)。隋文帝不但同意了这条奏折,并且执行的还很严格,甚至有的官吏因为元宵夜禁不力,而弄丢了乌纱帽。
颇具喜剧色彩的是,虽然隋文帝严禁元宵,但等他儿子隋炀帝继位后,却一改父亲的制度,不但放开元宵夜禁,还带头大肆铺张元宵节的各种节日习俗活动。据《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到正月,有很多小国来朝拜,一般都有留他们到正月十五,在端门和建国门之间,让他们观看绵延八里的戏场,场面十分壮观,参加歌舞的人多打数万,从晚上一直舞到清晨,非常热闹。
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快速发展,盛况空前,无论是皇宫里还是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灯树。唐玄宗时期,宫中的巨型灯楼,甚至多达20间,高达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到中唐以后,元宵节已发展成全民性的狂欢节日,并且在正月十五前后各展一天,这三天都属于元宵节。
到了宋代,就更重视元宵节,不但赏灯等活动更加热闹,灯的样式更加丰富,并且又把元宵节延期为五天,又前后加上正月十三和十八,十三叫试灯,十八叫收灯。据王咏的《燕翼贻谋录》记载,这还是宋太宗赵匡胤定下的规矩,他在乾德五年(967)正月下诏说:
“上元张灯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又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
从此以后,元宵灯期延为五日,便成了惯例。
到了明朝,元宵灯期又增加到了十天,自正月初八到十七,官员们都可以放假十天,全民连续赏灯十天,可以算是中国最长的元宵灯节了。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里面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的灯火依然很壮观,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并且还有烟花爆竹、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助兴,只是元宵节期缩短为三到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元宵节的的诗句古诗大全】
1、——[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注释】: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观灯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2、——[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元宵节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去年元宵节还与佳人相约、同诉衷肠。而今时不同往日,再也见不到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4、——[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注释】: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地点缀着天际。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5、——[宋]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注释】:五更的钟声响起,笙歌已散尽,月色皎皎而灯火稀疏。香烟袅袅,梦魂恢依。
6、——[金]元好问《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7、——[宋]李持正《人月圆令/人月园》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注释】:汴京元宵佳节,宋人非常为之心醉。东风轻柔,春上桃枝,元宵灯节又到了。仕女们罗衣新试,携手同游,华灯辉映。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8、——[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注释】: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9、——[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注释】: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10、——[宋]毛滂《踏莎行·元夕》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
【注释】:拨开积雪寻找初春的迹象,点亮灯火延续白日。梅花落后,小院里残留着暗香。夜色试图掩盖春天的气色,月亮渐渐爬上宫桥边的柳树梢上。
11、——[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注释】: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12、——[宋]欧阳修《御带花·青春何处风光好》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
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
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
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注释】:春天最美好的风光在哪里呢?元宵节是京城里的人们的偏爱。赏灯的人们个个从容不迫,欢欣快乐,他们在华灯齐放的元宵之夜,以夜为昼纵情玩乐,有美如天仙的歌舞女子的表演,也有扮成海上仙山来客的图画故事。在天子亲临观灯的锦绣大街上,观灯的人群衣着鲜丽,翠袖飘香,摩肩接踵,执手欢歌,如潮水般流动。月光恬淡,寒意轻微,天色已经渐渐破晓,铜壶滴漏之声亦渐渐疏寂。我这正值青春年少的狂热少年意犹未足,不喝个酩酊大醉又怎么会回去呢?
13、——[宋]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释】:这是一首情词,全词深情缱绻,缠绵哀婉。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旧日情侣,两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头默默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
14、——[唐]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15、——[清]纳兰性德《清平乐·上元月蚀》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注释】:月光映彻宫阙,照在长着瑞草的殿阶前,雪白一片。与寻常月夜之景不同,这是一年第一个月圆时节。忽然,影娥池中倒映出的天空如同初弦新月一样暗淡无光,只能借助庭院里的盏盏莲花似的宫灯增添光辉,七种珍宝缀饰成一轮圆月,月亮轮廓外围的光圈年年都高悬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