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指哪个月 正月是一月还是二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7
正月是指哪个月?正月是指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通常对应的是公历的2月份,在正月里的有我们每个人都最喜欢和最期待的春节与元宵节,在这两个节日里的习俗和讲究是有不少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正月是一月还是二月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带你了解更多农历知识!
【正月是指哪个月】
正月是指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经过历史演变,正月的说法有三种:一、阳历正月是即寅月的首日是起于立春后的该日;二、与寅月大体同时的那个阴历月,是夏历的阴历正月;三、在大众口语里,正月通常指农历正月。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汉族和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传统春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除脏东西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正月的来源是什么?
说到“正月”这个说法,这还得从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事情说起。据说在古代每当江山易主时,新朝天子就会立新政,破除旧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意思就是要将前朝的旧的历法废除,采用新历法;而确立每年年首之月就是改历法最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每当新朝天子就位后更改岁首那就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这寓意着新的王朝开始的时间。
历史上古代历法中,月份规定并不是那么的科学,像“朔晦月见,弦满望高”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夏朝的时候,和现行月份基本一致,而商朝的时候,岁首则更改成了夏历的十二月份;到了周王朝的时候,又将岁首改为了夏历的十一月份。
后来大家就开始研究,怎样才能找一个更合适更科学的月份作为岁首。后来大家觉得将每年的一月份作为岁首是最合适最科学的了。到了汉代的时候,终于确定下来将每年的农历一月份作为岁首。
正月又被称为什么月?
正月有岁尾、腊冬、残冬、穷冬、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建丑、季冬、暮冬、末冬、杪冬、二之日、嘉平、星回节、穷节、涂月、丑月、临月、严月、寒冬、岁杪等30种又称。
腊”与“猎”古时候是通假的,来到一年的末尾,要去田里捕猎,带到一些小动物来祭祀祖先時间一长,猎祭就变成了腊祭,腊也是有“接”的含意,新老相连。可是无论怎样说,正月一定要办的一件事情,便是祭拜。《祀记》上边表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天地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类似,祭祀祖先称之为“腊”,祭拜百神称之为“蜡”。“腊”与“蜡”全是一种祭拜主题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开展,大家便把十二月称之为正月了。
【正月是一月还是二月】
正月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通常对应公历的 2月份。
阴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汉族等多个民族传统的春节。正月分为阳历正月和阴历正月。在大众口语里,正月通常指阴历正月,大众习惯重视初一十五等阴历内容。农历指是阴阳历,阴历正月是起于初一,阳历正月即寅月的首日是起于立春后的该日,是论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最早的正月是节气建正,因此,最早的正月是阳历正月。后来才把阴历的相关月称为阴历的正月,夏历的阳历正月是寅月,包括二十四节气里的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起的阶段15或16天的主要时间所在的那个阴历月,就定位阴历正月。
正月有什么含义?
正月就是我们的农历表中的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哦。
我们的农历一月也是被称为正月的哦。
我们的农历和阳历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哦。农历是阴阳历,两种正月不同,阴历正月是起于初一,而夏历的阳历(节气)正月即寅月的首日是起于立春后的该日,是论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 最早的正月是节气建正, 因此,最早的正月是阳历(节气历)正月,历法建正(基点)里的夏历建寅是立春日开始。
正月有哪些节日?
1、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三)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 “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2、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