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表 天干地支表示时间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7
中国有很多流传很久的文化,比如十二生肖,五行,其中天干地支也是其中之一,而且运用得很广泛,天干地支表示时间的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使用,天干地支表是怎么样的呢?天干地支就是六十甲子纪年法的体现,那么,小编在这儿为大家带来天干地支表示时间的解析,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天干地支表】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们任何人的八字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不同的组合构成,形成了我们的八字。我们人类,分为男、女。男的叫阳,女的叫阴。八字天干和地支也是此原则,分阴阳。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又分阴阳。对天干而言:分为阳干、阴干;对地支而言:分为阳支和阴支。
十二地支的代表意义
子:代表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是一切的开始。
丑:是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雷动而长。
巳:是起,巳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十天干的代表含义
甲:拆,指万物剖符而出。也是第一的意思
乙:轧,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炳,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强,指万物丁壮。
戊:茂,指万物茂盛。
己:纪,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更,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新,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任,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揆,指万物可揆度。是一切的最后。
六十甲子表
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天干地支表示时间】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对应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对应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对应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对应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对应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对应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对应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对应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对应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对应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对应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代表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对应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天干与地支的由来
干与支为象形字,文字是象思维的载体,其造字又是源于当时人们的生活。在远古时代,与人类生活关联密不可分的是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后来人类走出洞穴之后,开始了定居生活,与之相联系的亦延伸到其他方面。如在学会搭建窝棚和建造房屋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竹就成为了他们搭建窝棚和建造房屋常用的支撑材料。将竹梢连同梢头的竹枝去叶削尖,就做成了一根尖锐的竹梢,较为锋利且具极强的穿透力,这就是很好的抵御猛兽毒蛇侵袭的武器,同时也是非常犀利的渔猎工具。因此,“干”“支”之字形、字意是远古时代人们生活实践、观察与总结而来。
在《说文解字》中,“干”字形中间一竖类似于树和竹的主干,下面一横与树和竹主干上的分枝相似,上面一横则与现今的写法有比较大的区别,被写成了羊角形,寓意着树与竹的枝叶具有朝上发展的态势。因此,整个“干”字是树与竹等植物的象形。“支”则是指削去了竹的主干的细竹枝条,也就是从主干上分出的细小茎条。因此有“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的说法。
从竹的主干与枝条联想到“干”“支”的概念,又由于竹子和所有的植物一样,都具有主干与分枝的特点,所以“干”“支”渐渐地演变成为对所有植物的普称,又因为人类的躯干和四肢与植物的干支十分相像,所以“干”“支”也被用来表示人类或者其他的物象。由于植物的发芽生根、成长繁茂、开花结果以及凋零枯萎,都与节令时序的转换有关系,所以,古人便将干支用作记载时间流逝和变迁的普及性历法了。也正因为树木、竹林以及野草等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是最为直接可观的物候现象,而竹木又恰巧是古人进行采集和渔猎等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干”“支”才会被用作纪历的名称。
先人们常常把竹木制作成主干,用以构架那些架设在窝棚和房屋上端高处的柁梁或行条。将柁粱以及支撑它们的立柱结合起来看,整个形态与“干”字非常相似,而且柁梁位于房屋顶端,与“天”一样也是在高在上的。于是,古人通过联想,将窝棚顶端像“天”一样高远的柁梁与“干”字联系在了一起。古人搭建窝棚,需先在四周和中间打木桩,在此基础上再立柱架梁。古人通过联想,将支撑和承载的木桩与深埋木桩的“地”相联系在一起。天干地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