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出梅时间气象定义 入梅出梅时间怎样推算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10-07
入梅出梅时间气象定义是什么呢?入梅和出梅是梅雨季节开始和结束的称呼,梅雨季节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因为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还经常下雨,衣服等物品容易发霉出行也不方便,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入梅出梅时间怎样推算的解析,感兴趣就关注下吧。
【入梅出梅时间气象定义】
出梅又称为“断梅”,初夏长江中下游梅雨天气的终止日期。凡梅雨期间梅雨锋系及主要雨带明显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5天内的雨日在2天以下,区内各站最高气温明显升高到30℃以上,而地面南风风速也显著加大,则定为出梅。中国现行历书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小暑后逢第一个末日 ,即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出梅。
气象学上确定的入梅、出梅与历书上的不一样。气象学上的入梅、出梅和梅雨期的划定是根据大范网的天气环流形势背景;天气系统的地理分布特征、降水的地理分布位置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等条件来确定的。由于每年环流形势的演变不尽一致或相同,所以气象学上的人、出梅的日期和梅期存在着复杂的差异。当梅雨锋区及其雨带抵到或形成在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一带时称入梅;雨带停滞或徘徊时期称梅雨期;待雨带北抬并较稳定地抵到黄河流域时,江淮地区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江淮地区梅雨结束.也就是出梅了。
标准:六、七月间,北半球500mb图上,125—140。E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浙江南部在23—24。N,浙江北部在24——25。C,且连续稳定在五天或五天以上。连阴雨结束后出现:浙江南部等于或者大于七天,浙江北部等于或大于五天基本无雨(不包括南方热带系统和局部热雷雨等造成的降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C或25。C以上。单站日平均气温、气压时间曲线有同步上升现象。如果副高脊线已经北跳到25。N,且稳定二个侯,在这段时间内仍出现大于或者等于0.1毫米的连阴雨天气,则选取日雨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终日。
梅雨结束后,120---130。E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26。N或其以北,且日平均气温≥27。C,最高温度330。C,且连续6天以上无雨。常年平均出梅日期为7月9日。当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达26。N以北,并稳定3天以上,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线(588dagpm)控制汉口达2天以上的最后一次全省性降水过程结束,定为出梅。
梅雨季的正常与反常现象
正常:
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中国台湾地区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农历每年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初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
反常: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4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5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5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入梅出梅时间怎样推算】
入梅与出梅,亦称入霉、出霉。每年梅子黄熟季节出现的阴雨天气,称之为“黄梅雨”,简称“梅雨”,衣服容易发霉。
入梅与出梅分别指梅雨季节的开始与结束。梅季按干支纪日推算:入梅在芒种起第一个丙日;出梅在小暑起第一个未日。
入梅丙日公式:D=(7-Y)Mod10,这里的Y=(5(单数年)+[年份后2位/4])Mod10。2006年的Y=0+[6/4]=1、D=7-1=6,所以入梅为6月6日。
出梅未日公式:D=12-Y,这一年的Y=(6×5+[6/4])Mod12=7、D=12-7=5,因为7月5日在小暑之前,所以出梅=5+12=17日。
梅雨季节为什么叫梅雨?
梅雨,也称霉雨。因为梅雨时节,空气非常潮湿,器物容易发霉,所以也叫霉雨,梅雨,是我国江淮流域以南春末夏初的一种常見天气现象。梅雨期,正是江南春季天气形势演变为夏季天气形势的过渡期,冷空气开始完全北撤,北撤的冷空气和冬季退守在南方逐渐强大的暖湿空气正好相遇,从而形成对峙形势,便会发生冷暖空气对撞,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梅雨季节含入梅和出梅。它是气侯学上的一种用语,梅雨,特指有阴雨连绵三天以上的南方春末夏初时,江南黄梅成熟时期的中大雨连天到來的时节雨即为梅雨。是为黄梅成熟而定的,梅雨又分入梅和出梅。入梅即为梅子成熟时间首到的第一场雨为入梅雨,出梅即为梅熟时期临结束时遇到的最后一场连阴雨,标志梅雨季节的结束。梅雨季节特指江淮以南种稻谷的南方地区。
但因为东西南北气温的偏差不同,则导致了南方各省梅雨來临的时间早晚也不同,大致有相措两个多月的可能。此种现象在古代已经显现出來了,特别是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就早有记载。柳宗元的: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即柳州地区左右的梅雨是在农历三月间。杜甫的: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四川区域左右为农历四月间。苏轼的:三时以断黄梅雨,万里初來䑲舶风。
此为浙江湖州一带区域左右。三时,是夏至节后的第十五天,所以此说为浙江一带的梅雨季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之间,我国的梅雨季节可以看出,应是以南岭,两广,福建,云贵等开始一步步向北推进的。最终推到淮河以南地区为止,时间是从季春三月到夏致前后为准,梅雨季节,若冷暖气流不相遇,若雨量适中,不会形成阴雨绵绵,则会形成空梅季,阳光充足,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割。
梅雨季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
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滑爽布料衣物。存放的衣服棉被不但要事先洗干净,还应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否则,衣物中的水分会导致霉菌或虫卵大量繁殖、生长。
梅雨季节应尽可能少开衣橱的门,以免吸湿性较强的衣物霉变。另外,衣柜可放置樟脑丸、防霉饼等防霉用品,还可以选择竹炭等吸湿除湿用品,保持衣橱干燥。
食物在10℃至65℃之间最容易发生霉变,因此,食物尽可能现做现吃。冰箱食物要加热,隔夜食物要煮开。
气温高,食欲不振,体力消耗大,营养要跟上。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远离油腻肥厚,冷饮等过凉的食物尽量少碰。多吃新鲜蔬菜,苦瓜、黄瓜、冬瓜、西瓜,都是清热下火的合适食品。
住房多通风,天晴时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清晨7-8时空气流畅、傍晚5-7时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但当室外空气特别潮湿时,记得紧闭家中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湿气潜入的机会。
此外,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让家电处于待机状态也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在待机过程中,机器内部的变压器等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有助于驱散机体内的潮气。家中要适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以免引发电线和用电器的短路,造成触电、火灾等事故。
出行前多关注天气预报,如遇雨天,出门携带雨具,避免淋雨引发感冒等疾病。
雨天能见度低、道路不畅,因此驾车、步行都要放慢速度。开车要提前规划路线绕开渍水严重路段;行车、停车避开广告牌、大树及低洼路段;特别注意车辆涉水熄火请勿再次启动引擎。
遇到雷雨天气时,应远离高压电杆、铁塔和避雷针,树木、广告牌、裸露的金属,防止遭受雷击。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
梅雨时节,连续性的暴雨天气,易引发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请注意防范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晴天出行则要准备防晒用品。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出门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
每年的梅雨季这个特殊时节,要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放松心情,适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