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习俗大百科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08
七夕节习俗有哪些,七夕节有哪些习俗呢?七夕节的习俗主要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互相赠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等。
七夕节习俗大百科
七夕节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七夕节的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流传至今。南朝梁宗谋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妇女们在七夕夜之前会用丝线穿孔,以求巧技。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是一种稍晚的乞巧方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人们在七夕夜会放蜘蛛在瓜上,如果蜘蛛网密集,被视为得到了巧妙之侯。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一种变体,在明清时代流行。妇女们会把针投入水中,观察针在水底的影像,借此来判断自己的巧艺是否出色。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旧时的习俗,在七夕节之前,人们会在小木板上播种粟米或是将豆芽种子用丝绳系成一束,以寓意求得巧艺和子嗣的祥瑞。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为牛庆生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的老牛的牺牲精神,在七夕节这一天,儿童们会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也被称为“贺牛生日”。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晒书晒衣是七夕的习俗之一,晒书的习俗源于司马懿的故事,晒衣的习俗则与汉代晒衣风俗有关,这些活动有时是为了藐视晒书、晒衣的习俗,有时又是为了夸耀自己的知识和财富。
七夕节的习俗七: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它们的形象多为传统的服饰,手握着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都会有人售卖磨喝乐,这些小泥偶都是以土制成。在宋朝后期,磨喝乐变得越来越精致,有的使用象牙雕刻,有的用龙延佛手香来制作,它们的服饰也非常精巧,有些用彩绘木雕做栏座,有些用红砂和碧笼加以装饰,手中的玩具常常以金玉珠宝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价值可能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和少妇们的事情。她们会预先和朋友或邻居约定,通常有五六人甚至十几人一起举办。仪式是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几朵鲜花,束在红纸上插入瓶中,桌前放着一个小香炉。然后,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和少女们会进行一天的斋戒和沐浴后,准时来到主持拜织女的人家。在案前焚香祭祀完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花生瓜子,一边面向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愿。如果少女们希望变得漂亮或嫁个如意的丈夫,或者少妇们希望尽早生贵子等,都可以默祷织女星。然后,玩到半夜才散去。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那些希望功名有成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并在七夕这天祭拜他,祈求他保佑自己的考试顺利。魁星是北斗七星的最亮的一颗星,也被尊称为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因为魁星主宰着考试的命运。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也被称为“乞巧果子”,款式非常多样。主要的材料是面粉和糖浆。在《东京梦华录》中被称作“笑厌儿”、“果食花样”,有各种捺香、方胜等样式。已经有记录显示,宋朝时市街上就有出售七夕巧果的。如果购买一斤巧果,里面还会有一对人偶,身披战甲,类似门神,被称作“果食将军”。制作七夕巧果的方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化成糖浆,然后加入面粉、芝麻,搅拌均匀后铺在案板上压成薄片,晾凉后用刀切成长方块,有的还会折成梭形的面块,然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即可。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各种与七夕传说相关的形状。此外,乞巧时使用的瓜果也可以变化多样,有的把瓜果雕刻成奇花异鸟,有的在瓜皮上雕刻花纹,被称为“花瓜”。
七夕节的习俗十一:七姐诞
旧时的广州七夕节非常热闹。宋代的刘克庄曾经写过一首咏史,“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在节日来临之前,姑娘们就会预先准备各种奇巧的玩具,用通草、纸、芝麻、米粒等制作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殿的模型。还会将谷物和绿豆放入小盒子里浸泡,让它们发芽,当芽长到2寸长时,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具体来说,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用来取兆得子的物品,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门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认为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泛舟者希望能有幸看到奇景的出现,因此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活动,十分热闹,也成为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带流传的七夕习俗,在四川省的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等地也有这样的风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据说这不仅可以使头发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来说,还能尽快找到自己心仪的丈夫。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和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与生育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的习俗十五:妇女洗发
妇女在七夕洗发也是一项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有相关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的《攸县志》中提到:“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闻名的散文作家琦君(浙江籍)的作品《髻》也提到她的母亲和叔婆等女性在七夕洗发。这个习俗大约与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相信,七夕这一天取到的泉水和河水就像取到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些地方甚至直接称之为“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一天洗发也具有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洗发,必然能得到织女神的保佑。
还有一种习俗是用脸盆接露水。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果抹在眼睛和手上,会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节的习俗十六: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各种乞巧活动的习俗,妇女们常常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称之为巧姑。她们不仅供奉瓜果,还栽种豆苗和青葱。在七夕之夜,每家的女子都手持一碗清水,剪豆苗和青葱,放入水中,根据月光下的投影来占卜巧拙之命,并且比赛剪窗花的巧手。
七夕节的习俗十七: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也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非常盛行崇拜七娘妈,将她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根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著作《闽南人》的考证,闽南人过去往往长时间在台湾或其他国家经商、谋生,无法回家,妇女们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有希望才有勇气面对生活。因此,七夕这一传情的节日演变成了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以上就是关于七夕节习俗有哪些、七夕节习俗大百科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