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 如何计算闰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29
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闰月其实是阴历当中一种现象,我们会按照月亮的圆缺和朔望来安排大月和小月。当然很多新一辈的朋友都不知道闰月。不知道没关系,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什么是闰月,以及闰月是如何计算的。涨涨知识吧!
如何计算闰月
闰月是阴历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阴历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来安排大月和小月。阴历一年共有12个月,其中有些年会出现13个月,这就是闰月。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一年比阳历少11天,17年后就会发生倒置。因为阴历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自秦汉以来,我国的阴历始终与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我们的祖先凭借天文观测,创造了一种叫做“闰月”的方法,以此来确保农历年份的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同时也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的位置。
农历的月份以朔望月的长度为基础,即29.5306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为了确保每月的初一是在朔日,农历的月份是不固定的,需要通过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大小月的安排。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者小月的情况非常常见,有时也会出现罕见的特例,比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而九、十、十一、十二月则连续四个月都是大月。
为了求解农历中闰月的方法,我们需要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日数的最小公倍数。假设我们需要加入m个回归年和n个朔望月来得到闰月,那么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等式: 365.2422m ≈ 29.5306n 其中365.2422为回归年的平均长度,29.5306为朔望月的平均长度。这个等式的解不一定是整数,所以我们需要取离它最近的整数。 以1900年为例,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闰月的月份: 闰月 = 1 + floor[(1.0/120.0) × (235 × y + d - 182) + 0.5] 其中,y为1900年到当前年份间的年数,d为当前年份10月1日的朔日与1900年1月6日(农历小年)的相差天数。计算得出的结果,如果是13,表示该年没有闰月。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任意年份的闰月情况。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一种现在常用的置闰的方法是在两个冬至之间,如果这段时间内只有12个月,则不置闰,如果有13个月,则会置闰。置闰的月份是从“冬至”开始的,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时,这个月就会被称为闰月,它的名称是在上一个月的名字前加上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