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由来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30
梅雨季的由来,梅雨季节是指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下旬,连续数日或数周,天气多为阴雨天气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空气湿度大,气温不高,所以很容易造成人们身体不适,也会给生活、出行等带来一些不便。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吧!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经历了多变的春天后,初夏也到来了。然而,不久之后,天空又会变得阴沉,雨水不断,有时还会有暴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梅雨”的季节。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的名称源于中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被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很多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宋代的贺铸在他的一首词《青玉案》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因此他被称为“贺梅子”。此外,宋代的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明代的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也有类似的写道:“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习惯将芒种节气作为梅节令,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梅熟的季节,所以也被称为“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容易导致物品潮湿发霉,因此人们将这段时间称为“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中记述:“江南每年的三四月份,经常下着连续不断的阴雨,许多物品都会发霉变质,人们称之为梅雨,因为这是梅子青黄时节。而徐淮地区以北,则常常遭受春夏季节的干旱,所以到了6、7月份的转折期,黯然下雨,物品便开始发霉。”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表明:“梅雨(也叫霉雨),是指雨水沾湿物品后,会使它们全部被一层黑色霉菌覆盖。”
可见,“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