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解析 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04
处暑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农业生产活动而诞生,是农事的重要依据,也是前人智慧的体现。它的命名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概括这个时间段的天气气候特点。不过由于不同的文化理念造成了部分文化的缺失,比如处暑节气的“处”字的含义不为今人所理解。对于这些失落的文化细节,我们应该加强学习,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公历8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50°,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将要结束,天气也会逐渐转凉,开始进入秋季。
每年在8月22日至8月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意味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描述,“处”意味着“去”,“暑气至此而止矣。”也暗示着炎热气息的结束和隐藏。处暑是气温从炎热向寒冷转变的标志性节气。
在“处暑”这个节令到来时,气温逐日下降,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闷热。这种节令变化在农事上也有所反映。古时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有实际用途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等,这些谚语直接描述了“处暑”这个节令时气候的变化。
在处暑期间,气候的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这种环境容易让人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等燥症。因此,应尽量避免穿太多衣服,同时也不能穿得过于凉爽。需要注意防燥,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
处暑时,一般相较于立秋气温下降1.5℃左右。在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会出现连续3天以上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3℃,导致对杂交水稻开花的影响。然而,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因此,还经常会出现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
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尤其感受到了“秋老虎”的余威。与此同时,西北高原则已进入处暑秋意正浓的季节,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已经呈现出初冬景象,牧草开始渐渐萎去,霜雪也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