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小常识 立秋忙打靛是什么意思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06
立秋小常识,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秋季节气。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立秋日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表明立秋日的天气对庄稼的成熟有重要影响。在一些地方,立秋日也被称为“打靛节”,意思是要忙着打靛,为秋收做好准备。那么立秋忙打靛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立秋忙打靛是什么意思
“打靛”是指打草料的过程。在立秋过后,草种一般都已经熟了,这种草最适合用来制作饲料,因此人们会将其捆成小捆留存起来,以供畜牲在冬天食用。因此,到了立秋这个时节,人们就会开始忙于打草料的工作,确保牲畜在冬天有足够的饲料。
农业事情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
根据古代农民的经验和传说,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期待丰收。还有一些说法,如“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这意味着在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还有“秋前北风秋后,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意味着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但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综合来看,这些都是基于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探索和归纳总结得出的农事经验,能为农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方向。
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能算是秋天。在江淮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季。虽然立秋后仍然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凉,而日温差也逐渐明显。此外,秋季代表着庄稼快成熟的意象。除了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等特殊地区外,中国很少在“立秋”就进入秋季。
“秋后一伏热死人”,是由于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所致。同时,各种农作物也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中稻、大豆、玉米、棉花、甘薯都需要大量的水分支持,因此这个时期如果遭遇旱灾,将对农作物的收成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有许多人相信“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这意味着如果立秋后期能够有一场或几场雨水到来,将会对农作物的收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中稻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使它们更容易变成黄色的黄金。
双晚是一种生长在气温逐渐降低环境中的作物,对于双晚的种植,需要抓住当前气温较高的时机进行追肥、耘田和加强管理。此时正处于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及时进行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工作,以减少烂铃、落铃的出现,促进正常成熟吐絮。此外,茶园秋耕也要尽快进行,因为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这个时候进行秋挖可以清除杂草,松土、提高保水蓄水能力,在施肥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秋梢长得更好。
在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需要抓紧播种,以确保有足够的热量条件在低温到来之前,以争取高产优质的收成。如果过晚播种,生长期将会缩短,大白菜的株小且包心不坚实。此外,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害集中危害的时期,包括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需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北方的冬小麦即将开展种植工作,应提前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