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风俗大不同 看各地冬至吃什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07
冬至风俗大不同,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广袤的国土和富饶的资源,同时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因此,中国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例如,冬至是中国最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庆祝冬至时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
看各地冬至吃什么
北方冬至要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认为冬至饺子和夏至面是美食传统。北方人通常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和馄饨,因为饺子是当地很受欢迎的美食,而冬至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在河南省,人们吃饺子的习惯被称为“捏冻耳朵”,这是为了在寒冷的冬季防止耳朵被冻坏。据说饺子是由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至今已有超过1800年的历史。
在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明了一道菜肴——“祛寒娇耳汤”,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据说吃这道汤后,人体会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能够治疗烂耳朵。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而在大年初一,人们不仅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的康复。他们仿照娇耳的样子制作了食物,称之为“饺耳”或是“饺子”。自此之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每到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还会食用饺子,以感激张仲景的恩德。因此,如今人们仍有着“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请注意,这是个洗稿结果,不代表我对此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在汉朝时,北方匈奴的骚扰导致百姓无法安宁。传说中,当时匈奴部落中的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他们极为憎恨。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并平息战乱过上太平日子,百姓们用肉馅包成角状食品,将“浑”和“屯”的发音组合在一起,取名为“馄饨”。第一次制作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因此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馄饨。
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为“清汤”,四川人则称之为“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