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典籍盘点 中国历史上描写立夏的典籍有哪些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10
立夏的典籍盘点,立夏是表示孟夏时节正式开始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节气的历史相当悠久,在古代典籍上也多有提及。据历史记载,立夏节气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确立。那么关于立夏的典籍有哪些呢?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描写立夏的典籍。
中国历史上描写立夏的典籍有哪些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是农历的立夏节气。根据传统,“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个时候,太阳到达黄经45°。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这时,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至,雷雨增多,农作物也进入了旺季生长。
古代典籍中对立夏的记载,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述,立夏三侯为蝼蝈鸣、蚯蚓出和王瓜生。
蝼蝈是一种小虫,它们生活在土里,喜欢在晚上出来。人们通常称它们为“土狗”,也有些地方称它们为“蝼蛄”、“石鼠”、“螜”等等。《淮南子》中提到,当蝼蝈鸣叫时,邱螾(一种螈类动物)也会出现,象征着阴气的开始。《夏小正》中说,螜在三月会开始鸣叫。虽然蝼蝈有五种能力,但它们不能将这些能力综合起来成为一项技能,它们不能飞越房屋,也不能攀爬木头,游泳时不能穿越斜谷,它们的洞穴也不足以保护它们的身体,最后它们的速度也无法比赛人类。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翻译成现代文:蚯蚓出现时,就是地龙,又叫曲蟺。《史记・天官書》解释说,它弯曲的肢体代表阴,但伸展时则显示阳。
王瓜生在《图经》中说过:“王瓜生长在田野、房屋围墙上,叶子像栝楼或乌药,形状圆润,没有枝子或缺口,表面有刺毛,可以攀爬生长。它在五月开黄花,花下结成弹丸形状的果实,果实呈现青色到熟成后变成赤色,它的根类似于葛根,细长而多汁。它有种种别名,如土瓜或落鸦瓜,被药用于一些领域。”
"逸周书·时讯解"中记载了立夏节气的物候景象。据书中所述,立夏之日,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再过五天,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这些景象描述了孟夏之初的典型特征。
"《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孟夏这个节气,万物开始生长茁壮。此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的收成基本已经定了。因此,有一句古老的农谚:“立夏看夏”,意思是在立夏这个节气,可以大致预测夏收作物的收成。同时,这个时候也是水稻种植和其他春季作物的管理的忙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是一种很重要的概念,而立夏作为其中一个节气更是备受重视。从古至今,立夏在农业生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周朝时期,立夏这一天,帝王要亲率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一些官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可以看出,立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气,更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时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传统节气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希望能够继承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