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现象伏旱 大暑节气现象伏旱的原因是什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18
大暑节气现象伏旱,大暑已经到来,这意味着人们已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经常会出现伏旱的气象灾害,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导致伏旱的成因是什么?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暑节气现象伏旱的原因是什么
伏旱通常是由于梅雨季节结束后,高空副热带高压带南移至我国南部地区,同时受到静稳天气条件和水汽输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湿度降低、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这样,就会导致土壤缺乏水分,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因此导致产量下降。因此,伏旱在我国是一个与气象、水文、土壤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复杂自然现象。
在季风区,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通常发生伏(夏)旱,这是一种灾害性气候。伏旱主要影响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伏旱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此外,伏旱还因为干热缺水而引发疾病,危害人和畜健康。
伏旱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间形成的。此时,梅雨静止锋已经移动到了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带,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了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由于气候单一,没有大片的雨区,因此干旱酷暑天气普遍出现,这就是所谓的“伏旱”。
伏旱期的特点就是高温、干燥、蒸发和蒸腾量大,而且对农作物的危害比春旱还要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强烈,湿度小,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很快蒸发,农作物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容易枯萎。不过,在长江中下游和川东地区等地,由于河网密布,所以即使晴朗少雨,水汽蒸发仍很多,低空湿度也很大,使得热量难以散发。这种高温加高湿对人体也有影响,使得人体不易排汗,感到闷热难耐。
伏旱的防治措施
1.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在防御干旱工作中,各部门和单位都应根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应急和救灾工作。其中,重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加强干旱监测预警,研判干旱形势,提前预报干旱趋势,及时发出警报,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
(2)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合理调配各类水资源,做好水源调配、水库调度和灌溉用水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开展干旱应对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干旱耐旱作物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高抗旱能力;
(4)做好干旱救灾工作,落实干旱救助政策,向受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和救助。
通过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对干旱的有效防御和应对。
在干旱期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采用多种手段,例如提水外,打深井,以及车载送水等,来启动应急供水方案,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牲畜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