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养生原则 霜降时节如何养生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21
霜降时节养生原则 ,“春捂秋冻”养生原则早已广为人知,尤其是秋季的“秋冻”更是备受推崇。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专业医师们表示,这个养生原则在霜降节气时其实是不适合的,以下是原因:
霜降时节如何养生
霜降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此时气温已进一步降低,日间温度不高,而夜间温度更是降至0℃左右,所以称为“霜降”。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人体对寒冷刺激的承受能力是受限制的,如果过早或过多地养成秋冻的习惯,极易导致体内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疾病。
专业医生认为,完全适应寒冷环境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只有通过逐步适应的方式,才能使人体达到耐寒的状态。因此在霜降节气后,人体对寒冷的适应期已过,过多或过早进行“秋冻”,会使得人体受到寒冷刺激而承受不住,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在霜降节气后,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应及时增加衣服,保持温暖。对于一些耐寒性较好的人,也应该逐渐适应较低的温度,而不是一下子让身体承受过多的寒冷刺激。
总之,“春捂秋冻”养生原则虽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特定的时段和环境下,需要因时因地适应。在寒冷的天气里,及时增加衣服保暖,尤其在霜降节气后,更应该科学、合理地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据调查,秋季的“秋冻”活动旨在提高人类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力,从而使人体逐渐适应日益降低的气温,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然而,这种自然锻炼的做法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病人并不适用,相反,他们应该注意保暖,多饮水,防止过度耗损身体。
中医学认为,心脏主管血液循环,因此心脏疾病大多与人体内液体和血液流动有关。这些液体和血液的运动状态,通常会被外部温度所影响。由于液体和血液“得温则流动,得寒则凝固”,所以它们的流动状态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寒冷的天气会收缩血管,寒意也会进入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液凝固,心脏缺血,血压波动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对于心血管病和慢性肺病患者,秋季防寒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室内保暖措施,保持室内温度舒适,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建议他们适当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果确实需要外出,应该适当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尤其是避免在早上和晚上等天气较冷的时间出门。总之,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防寒,不让天气的变化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血管病和慢性肺病患者要更加注意。
医生建议,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初秋天气温达到15度至20度时,可以适当减少穿衣,让身体受到适度的“秋冻”锻炼身体素质。但是当气温在秋末初冬时降至低于15度时,应该停止“秋冻”,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是要注意头、手、足等部位的保暖。老年人或心血管病、肺病患者必须更加谨慎对待“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