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至圆 冬至圆的由来是什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4-26
什么是冬至圆,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期,人们就意识到了冬至的重要性,认为这一天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节。因此,为了保护身体健康,人们开始借助饮食来调节身体。
冬至圆的由来是什么
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中,饺子一直是冬至节日的标志性食品。相传,在古代,一位善良勤劳的汉族家庭主妇,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在冬至这一天能够吃上美味的食物,她用牛肉、羊肉、白菜、葱花等食材包出了形状类似于元宝的饺子,寓意着家庭的财运和幸福。而后来,这种做法被传承下来,成为了北方地区冬至节日的传统食品。
而在南方地区,则流传着一种不同的传统食品:汤圆。汤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有位达官贵族发现冬至那天日长夜短,人们难以得到足够的阳光,因此决定为百姓发放一种用糯米粉包裹花生、红枣等馅料的食品,寓意着太阳回归,时来运转,团圆幸福。这种食品后来便被称为“冬至圆”,成为了南方地区人们传统的节日食品。
如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冬至节日食品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饺子和汤圆。但无论是哪种食品,都是人们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对幸福和团圆的美好祝愿。因此,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美食,也要记得传承其背后的传统文化。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冬至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应节的祭品和美食。其中,汤圆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传统美食。为了制作汤圆,首先需要将糯米浸泡在水中,然后用石磨将其磨成细细的米浆,压榨出水分。在冬至前一夜,各个家庭就会集合起来,将米浆搓成圆子,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汤圆。
汤圆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分为红白两种。红色汤圆称为“金圆”,白色汤圆则被称为“银圆”。这两种汤圆颜色的不同,寓意着不同的寓意。金圆象征着幸福富贵,而银圆则代表着素朴淳厚。因此,在每年的冬至夜晚,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汤圆,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冬至这个特别的日子,天还未亮,妇女们便起床生火煮汤圆。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不仅是因为它代表了太阳逐渐回升,更因为它代表了团圆的意义。为了感恩天地,人们在吃汤圆前会先敬天祭祖。然后,阖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这个圆满的象征。对于现代人来说,冬至吃汤圆已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和值得庆祝的节日。
在我国闽台地区,人们食用完冬至圆後,还会在家中门、窗、桌子、橱柜、楼梯、床上等显眼处贴上两粒圆子,甚至是渔民的渔船船首、农户的耕牛牛角、果农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当日的情景:“每个家庭早上都要以冬至圆子向祖先致祭……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必须挂上一两个冬至圆子,祭告一番,以祈求家庭平安。”
在台湾冬至圆粘门环的传统习俗中,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据说在多年以前,台湾某地有一家三口,他们流浪街头,只能靠讨吃讨喝度日。这家人由一个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父亲组成。由于饥寒交迫,母亲在一个冬夜突然离世,并留下了无助的女儿与父亲。
女儿悲痛万分,但面对母亲的丧事,却又无能为力。她决定贩卖自己的身体,以支持母亲的后事。然而,父亲也病倒了,无法行走和工作。
女儿深爱着父亲,不能就此有所作为。于是,她决定把冬至圆送给父亲吃,希望他能得到一些温暖和力量。父女两人推来推去好几次,最后做父亲的含泪吃下了这些冬至圆。
这个故事让人扼腕叹息,感受到爱与亲情的伟大,同时也突显了冬至圆粘门环这一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它是人们传递爱和关怀的方式,提醒着我们珍视身边每个人和每个温暖瞬间。
在离别的那一刻,父女俩约定女儿无论在哪家打工,每年冬节都要在东家的大门门环上粘上两个冬节圆。这样可以确保父亲今后不会找错门。随着约定的完成,父女俩发出了悲痛的哭声,并在这一刻天各一方。
在接下来的冬季节日中,一位工作在富户家中的女佣的女儿非常想念她的父亲。她想出了一个计划,告诉雇主:“在冬季节日中,我们应该向祖先和门神致敬,以迎接财神。”非常迷信的雇主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并要求女佣的女儿从现在开始在门把手上贴上两个粘米团作为一种习俗。
经过五年的漫长等待,父亲终于找到了挂着冬节圆的门环家庭,父女俩和家人终于实现了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家,但每年冬节的到来让他们仍然想起那段艰辛的经历,因此他们仍然会在门环上挂上冬节圆。渐渐地,这种寄托对逝去亲人思念和对归家亲人祝福的做法被乡亲邻居效仿,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家人的思念和祈愿,于是冬节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富有浓厚人情味的节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