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节气美食:立夏羹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7
立夏时节,我国各地的节气食俗丰富多彩,有的地方要吃立夏蛋,有的地方煮立夏饭,还有些地方要“尝三鲜”,不过今天的二十四节气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另一样立夏地方美食——浙江江山一带的传统食品“立夏羹”,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样的。
“立夏羹”是浙江江山人的传统美食之一,这是当地立夏时节自制的一种应时应景的节令小吃。每年立夏日的清晨时分,也就是相当于平时做早饭的时间,峡口以南的廿七都大山区或张村、长台一带,山村里的妇女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们将略略浸泡过的粳米倒入开水锅里,煮到七八分熟后,用“渣兜”(一种专门用于捞米饭用的竹器)将饭胚捞起,平放在锅边灶台,取适量清水冲去饭粒外面的粘稠。
等水沥得干了,遂将饭胚倒入饭甑、瓷盘、团扁等器物里,待其微凉微干后,再将饭胚倾入石臼反复捣捶至细腻柔滑的饭团状起出,没有石臼的,就直接放在砧板上用双手反复用力的掿,尔后分块搓压成扁圆形的年糕状,用菜刀分切成饭胚小片,倾入锅内现成的米汤中煮至十分熟,连米汤一起舀入粥盆里。
接下来,再将早就切好的猪肉丝、豆腐干、小竹笋、鲜豌豆、香蒜心、野生菇、腌榨菜等荤素菜混在一起炒熟,起锅后全数倾入粥盘拌匀,一道细腻柔滑、菜色多样、味道鲜美的时令小吃就做成了。如果当天没有贵重客人来访,或家中未雇有师傅做工的,那么,这天中午就不再另行煮饭炒菜了,主食就是这食材丰富美味的立夏羹。
而在上余、四都等地,立夏羹的制作比较简单,大都直接用生米粉放在锅里和菜勾成糊;也有的地方是先将生米粉搓成珍珠颗粒,然后放在锅里和菜煮成羹;还有的地方是用糯米、米仁、赤豆、花生、蜜枣等食材混搭在一起,煮成八宝粥,这种粥与上述的不一样,味道是甜的。
虽然在工艺形态上有所不同,但在见诸报端或其它成文的相关资料中,在人们的使用习惯上,多数把上述这些食品译成“立夏羹”,但在江山它们共同的名字,却叫做“立夏耕”,为什么会把“羹”译成动词“耕”呢,这其实是富有当地特色的一个名字。
浙西一带,立夏时节,正是“开春第一果”枇杷黄熟、早稻插秧之时,所以江山向来就有“枇杷黄,莳田忙”、“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之说。而在莳田前,都要经过犁田、耙田、耖田三道工序,这三道工序在农事层面总称为“耕”。
在中国3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上,“耕”就含有“治田”、“种田”之意,据说在周朝时代,立夏这天,帝王还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派朝廷官员分赴各地勉励督促农民抓紧耕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夏日这天吃这种特定的节令小吃,绝非只为一饱口福,实乃意味深长。它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耕田插秧季节到了,警示人们莫忘农时、莫误农耕、勤勉劳作、以期稻谷满仓。
而在以杂粮为主食、菜肴偏单调的艰辛年代,用如此精美的纯白米作主材、用丰富的荤素菜作和料以食,既意在为即将投入耕田插秧的农人添加营养、增强体质;更以此强调立夏耕田插秧的无可替代性以及不可须臾延误性;同时还暗示着稻谷在中国传统五谷中的最为高贵性。
尤为巧妙的是,在江山当地方言中,“耕田”的“耕”与“立夏羹”的“羹”声韵相同,都读作“gang”。所以当地把人们在意识上已经接受,使用上已经习惯了的“羹”改译为“耕”,也是一种顺天应人、追本溯源的巧妙解释,同时彰显出江山人勤于农耕的优秀品质。
你可能也喜欢:
回南天是什么意思,快速了解回南天
立夏喝什么茶,解暑降脂喝这些茶
立夏喝什么汤,蚕豆汤一碗胜过一只鸡
立夏喝什么粥,四道粥消暑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