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立夏糊,吃了腹肚嗨嘟嘟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7
立夏节气,各地民间富有特色的食俗很多,吃立夏蛋、立夏饭、脚骨笋等等,不一而足。而在福建寿宁一带,立夏到来时有吃立夏糊的传统,“立夏糊,吃了腹肚嗨嘟嘟”的俗语在当地人尽皆知,那么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就为你介绍这道节气美食。
所谓的“立夏糊,吃了腹肚嗨嘟嘟”,意为在寿宁当地,立夏这天家家煮制立夏糊,人人吃的又欢又饱,肚子都圆鼓鼓了。所谓“立夏糊”,顾名思义,就是在立夏节气吃的米粉糊,是将米水磨成糊,然后添加各种辅料而成。
立夏糊的制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得美味可口就要有所讲究了。先说配料,立夏糊的配料多且杂,一次都要一二十种,比较常见的有猪肉丁、咸肉末、香菇丁、笋末、木耳末、碗豆(俗称“麦豆”)等等,还有的则把目鱼干切丝,鱿鱼干切碎加入,花生米、黄豆、黄花莱干,蕨菜干等也少不了。
准备好各种食材后,在锅内放油烧热,加入蒜白,葱白,生姜米爆香,加肉丁,目鱼丝,尤鱼粒笋,豌豆籽,及各种干莱,炒香煮熟。加入适量盐,味精起锅。盛入盆中备用。
随后就是将米磨成浆,注入大锅,大火烧热,慢火煮熟成糊,期间注意火候,并用锅铲不停搅拌,切莫烧糊,影响品味。接着就可以加入炒好的各种干菜了,搅拌均匀,加少量食盐味精等调料小火稍煮,就做好鲜美可口的立夏糊了,稍凉后吃风味更佳。
关于寿宁乡村普遍吃“立夏糊”的传统,据说还与明朝的爱国将领戚继光有关。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从浙入境,到今犀溪、南阳一带的一都、四都掳掠,随后还攻陷了县城,百姓饱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闻听此讯,戚继光迅速带兵入闽剿倭,所到之处皆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话说某日刚好是立夏节气,戚家军到了一都,一路上打了好几个胜仗,决定在此地休息半天,而一都的老百姓也早就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集中在一起,筹备慰劳戚家军。
不料此时又报有倭寇蠢蠢欲动,戚家军不待休息,立刻又要出征。为了不让戚家军空腹征战,不知是谁急中生智,出了个主意。于是人们将准备蒸糕的米浆全部倒入锅中,摊于锅边以便尽快煮熟,随后拌入香菇丁、笋末、金针、木耳、碗豆等进行熬煮。
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食材丰富鲜香扑鼻的糊就熟了,戚家军众将士吃饱后气力顿增,各个奋勇上阵,不消两个钟头,就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不久后,这股倭寇就在宁德横屿岛被戚家军彻底剿灭了,而立夏糊也就这样被创造出来。
关于立夏糊起源的传说十分动人,而在实际中,寿宁人吃立夏糊或许与立夏时节当地的气候有关。实际上,按气候学的标准,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才真正进入夏季,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这时才刚入春,平均气温在18—20度上下,正是“百般红紫门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在寿宁也是如此,当地有句俚语称:“立夏立夏,寒死老侬爸”,由于高海拔的自然环境,寿宁地区在立夏期间气温依然很低,要一直到立夏过后春耕才真正开始,播种耘田都是立夏后的活计。
也就是说,立夏过了,寿宁的农家人就要大忙了,吃了立夏糊,也有代表着耕作开始的意思。同时当地人也认为,只要吃了立夏糊,农民种地就不中暑,老人吃了就会长寿,小孩吃了就不生病。所以在立夏这个重要的节气,家家户户煮立夏糊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你可能也喜欢:
回南天是什么意思,快速了解回南天
二十四节气:立夏打油诗有哪些?
立夏保健喝姜枣茶,补气温中发散排寒
立夏饮食习惯:立夏饮食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