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祛湿去毒 处暑艾炙这些穴位有好处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7-06
处暑祛湿去毒,处暑作为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然而,此时仍然有着湿气和毒素存在,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祛湿和扫除邪恶。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处暑艾灸常用的一些穴位,对于祛湿、清除毒素都有很好的效果。
处暑艾炙这些穴位有好处
处暑艾灸中脘、足三里、丰隆、承山穴可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中脘穴位于上腹部正中线,距离肚脐上方四寸处。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处,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方八寸处,距离胫骨前缘二横指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定期按摩这些穴位来促进身体健康。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时节气渐渐转凉,人体阳气渐消,很容易出现一些阳虚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例如怕冷、手脚发凉、乏力等等。因此,采用艾灸温补阳气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肺俞、脾俞、肾俞三个穴位都可以温补阳气。其中,肺俞穴位于背部,可以促进肺部气血畅通,增强肺功能。脾俞穴位于背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人体能量。而肾俞穴位于腰部,对肾脏具有保健作用,可以调节身体的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系统。
此外,太溪和照海这两个穴位也可以刺激阳气,有助于温和身体。太溪位于脚踝内侧,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照海位于膝盖内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阳气得到有效的补充。
因此,在处暑时节,可以通过艾灸肺俞、脾俞、肾俞、太溪、照海等穴位来温补身体的阳气,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注意的是,不适宜过度使用艾灸方法,以免过度刺激造成身体不良反应。
在“处暑”节气之后,气温逐渐升高,空气变得干燥,这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症状,例如咳嗽少痰、喉咙干燥、鼻燥口干和手脚发热等。此外,某些疾病在这种寒燥的环境下也容易复发或加重,比如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此时期,建议选用一些能够清肺、滋阴润燥的穴位进行灸治疗,比如大椎穴、肾俞穴、肺俞穴、风门穴、太溪穴、神阙穴、关元穴、涌泉穴以及合谷穴等。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该穴位可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等病症。
风门穴位于背部,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1.5寸处,可用于治疗胸胁疼痛、气喘等症状。
神阙穴位于肚脐眼处,也就是脐中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等症状。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的位置,可用于治疗肠胃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的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可用于治疗失眠、头痛等症状。
合谷穴的取穴方法是:首先将拇指和食指张开,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即手腕处,这个点位是连接第一二掌骨的结合部的中点。接着将拇指和食指合拢,找到在肌肉最高处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