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秋分 秋分之日为何要祭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25
古人如何过秋分,秋分是一年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当天太阳的黄经达到180°,导致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我国自古以来将秋分视为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之一,在秋分到来之际,人们会参与富有韵味的习俗。今天的万年历将为您介绍古人在秋分时的习俗,以及为什么要祭月。
秋分节气
秋分之日为何要祭月
对于现代人来说,秋分似乎只留下了一个竖鸡蛋的习俗。但在古人看来,秋分是“阴盛”开始的重要日子。根据《宋史·礼志六》中引用唐代柳宗元的话,“按礼,秋分夕月。盖其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这意味着在礼经中,秋分时昼夜长短相等,正午时阴气开始生长。
古人所说的“阴魄”指的是阴气和鬼神等。古人认为,过重的阴气会影响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健康,因此朝廷要举行祭祀月亮的仪式,以保国泰民安,这就是所谓的“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
“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的说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实际上,秋分祭月并不仅存在于柳宗元所生活的唐朝,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秦朝时,祭祀了八个神灵,其中第六个是月亮神,第七个是太阳神。
为什么选择在春分和秋分时祭祀太阳和月亮,而不是在元旦或是夏至、冬至时呢?《明史·礼志三》认为:“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言下之意,春分和秋分最适合祭祀太阳和月亮。
要进行秋分祭月,首先必须注意祭祀的时间。根据《礼记》的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祭祀太阳的时辰是早上太阳升起之际,而祭祀月亮则是在晚上进行,因此称为“朝日夕月”。
清朝规定,秋分祭月的时间是“秋分日酉刻”,酉时相当于下午5时至6时,正是黄昏走向黑夜的时分。此外,进行祭祀还有许多规矩。清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的“中和节”条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是国家的大典,士民不得私自祭祀。”
祭祀太阳和月亮与祭祀天地一样,历代都非常重视。在秦汉时期,祭祀坛已经成为一项制度。明初皇帝朱元璋曾取消春分祭日和秋分祭月的仪式,但明世宗朱厚熜主政后,在嘉靖九年重新恢复了祭祀,并提高了规格。朱厚熜认为:“日月照临,其功甚大。”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明清两朝的“日坛”和“月坛”至今仍屹立于北京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