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物候小知识 夏至物候有什么意义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9
夏至的物候小知识,夏至物候是指在夏至这个节气里,生物根据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而逐渐适应生长,从而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与物候学密切相关。在本期老黄历中,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夏至物候的意义。
夏至物候有什么意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的6月21或22日。按照中国古代的物候学划分,夏至这天鹿的角开始脱落。之后再过五天左右,蝉开始鸣叫。再过五天左右,半夏开始茁壮生长。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这些物候现象被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帮助农民们更好地把握天时地利,从而取得更好的收成。
夏至是阴阳交替的重要时间节点,按照天道的规律,物极必反,万物从此开始反转。这个时期,原本向阳而生的植物逐渐消失,而那些热爱阴凉环境的植物则开始逐渐生长茂盛。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气候与光照等自然环境的梯度发生了改变,导致物候现象的变化。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鹿角脱落;第二个是蝉开始鸣叫;第三个是半夏草开始生长。”
麋和鹿虽然属于同一科,但是在古人的观念中,麋属于阴性,而鹿则属于阳性。这是因为鹿的角是向前生长的,所以属于阳性。夏至这一天,阴气生长而阳气开始衰退,所以阳性的鹿角就会开始脱落。而麋属于阴性,所以它的角要等到冬至才会掉落。另外,雄性的知了在夏至之后因为感觉到阴气开始生长,就会开始鸣叫。半夏是一种喜欢阴凉环境的药草,因为它通常在夏季的沼泽地或稻田中生长,所以被命名为半夏。
从这个事实可以推断,在夏季的高温下,一些偏好阴凉的生物开始活跃,而一些喜欢阳光的生物则开始减少。
夏至气候特点:
夏至之后,地面会受到强烈的日照,由此引发的空气对流也变得更加旺盛。在每天的午后至傍晚时段,很容易出现雷阵雨的天气现象。这种类型的热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所覆盖的降雨区域比较小。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夏雨隔田坎”。
在夏至期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流域经常出现梅雨季节,这时气候多数时候会变成暴雨天气,这种天气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是指在夏至时节,正值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的黄色期,但空气却异常潮湿。冷空气和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天气阴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