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趣味传说 冬至故事两则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7-20
冬至节气趣味传说,冬至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据说冬至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达到南回归线的最南端,北半球的白昼时间也达到全年最短。
冬至故事两则
古代中国人对冬至非常重视,视之为一年中的重要日子。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皇帝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祭天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国泰民安。此外,冬至也是人们团聚的时刻,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人们有一种传统食品叫作“冬至饺子”。冬至这天,家人会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冬至糕”的食物,以糯米制成,甜味十足。
另外,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则有在冬至这天吃汤圆的习俗。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团小吃,通常填充有甜馅,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人们相信吃汤圆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有许多与养生相关的习俗。比如,在冬至这天,人们会吃饺子、汤圆等温热的食物,以增加体温;还有通过饮食养生的方法,比如喝些粥、煮些红枣莲子水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冬天到来,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一起品尝传统食物,享受团聚的快乐。
关于冬至的故事(一)
吃饺子的习俗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相传南阳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回到家乡时,看到许多乡亲因为寒冷和饥饿而受苦,其中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冻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命令他的弟子们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并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他们将煮熟的肉剁碎、包入面皮中,形成耳朵的样子,再次把它们放入锅中煮熟,制成了一种叫做"驱寒矫耳汤"的食物,以供乡亲们食用。乡亲们吃过后,奇迹般地治愈了冻伤的耳朵。从那时起,每逢冬至这一天,人们纷纷效仿张仲景的做法,制作这种“捏冻耳朵”的食物,以避免冻伤。因此,至今在南阳仍有这样一句谚语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关于冬至的故事(二)
据传说,在梁武帝统治的六朝时期,南京还被称为建康城。有一天,一位老人向梁帝献上一颗树种,他声称这颗树种来自南疆深谷,已经吸收了天地间的灵气。如果细心照料,它必将给大梁带来福佑。梁帝看了一眼,嘲讽道:“这只是一颗柏树种子。”不信老人的话,他随手将树种种植在宫苑里。然而,即使没有人照料,这颗树种仍然生根发芽,茂盛茁壮。几年后,灵气逐渐凝聚,并最终成为了一位树灵。
梁帝信仰佛教,大力兴建寺庙,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顾国家大事,全心全意出家修行,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哀叹。梁帝自己不食荤腥,也禁止百姓食用荤腥,并且不允许民间以荤腥作为祭祀食物。各路神灵看到贡品都是素食,感到不满,向玉帝报告,表示他们受到了不敬。玉帝听闻之后也感到不悦,于是在建康城降下了三年大旱,作为惩戒的示范。
树灵不忍见百姓受苦,冬至日,化为一少女,名姣,教百姓偷偷以面皮为衣,裹肉其中,捏成各种形状,作食祭祀;为建康城求雨。玉帝感念其牺牲,使建康城恢复风调雨顺。一时之间,百姓间广为传唱,供奉为神。梁帝闻其神力,又见其美貌,欲纳为妃,操纵其神力一统天下。姣不愿,梁帝怒,遂杀之,不欲为他人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