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4节气的知识简短一点的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对四季变化转换规律的总结,从古流传至今,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代表开始,分别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
合称“二至”,表示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一般在每年的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小暑、大暑、处暑
暑是炎热的意,小暑还没到最热,大暑才是阳热,到了处暑就是夏天即将结束。它们分别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
春分、秋分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说这一天昼夜时间几乎一样长,各12小时
大雪、小雪
小雪节气,每年11月22或23日为小雪节气。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大雪节气,每年的12月7或8日为大雪节气,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寒、小寒
小寒,冷气积久而寒,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每年1月21日左右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
谷雨
在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日。谷雨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比前增加,有利作物生长。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惊蛰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芒种
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或20日,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小满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白露
秋季第3个节气,天气渐渐转凉且干燥,昼夜温差较大。
寒露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