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习俗 中元放河灯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8-18
中元节习俗,在中元节这一节日中,放花灯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
中元放河灯
参加河灯活动,是人们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祝福活着的人们的一种方式。在放河灯的时候,人们会将自己制作好的各种形状、色彩斑斓的河灯放到河上。原本一片漆黑的河面上突然闪烁起漂动的灯火,这些灯火在水面上随着水流摇曳,形成层次错落的美丽景象,给人们带来壮观而又美丽的感受。
河灯是一种传统的民俗灯笼,通常以荷花瓣为造型,使用蜡烛作为照明物,放在江河湖海中漂流。现在制作河灯并不复杂,一般使用各色蜡光纸来进行制作,只需将一个正方形的蜡光纸四个角粘在一起即可。
灯芯一般使用麻绳制作,这是因为麻绳制成的灯芯具有燃烧时间长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在放河灯之前,我们可以将河灯的底部浸入蜡烛油中,然后趁蜡油还没有完全凝固的时候将河灯放在沙子上,这样沙子就会粘附在河灯的底部,增加了河灯的重量,使其不容易被风吹翻。
“放河灯”的民俗起源非常古老。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火被视为万物之源,成为人们崇拜和祭拜的对象,象征吉祥和温暖,也被视为战胜寒冷和饥饿的神灵。此外,民间还存在悼念亲人和祭奠的习俗,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以及逝者忌日进行。随着时代演变,尤其是汉晋时期以后,宗教的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崇尚佛教,提倡举办水陆法会,僧人会在放生池放河灯。
唐代肃宗在759年颁布诏令,要求全国范围内设立81座放生池。北宋真宗在1016年将佛诞日定为放生日,同时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当时人们在中秋节时点亮灯笼、赏月,举行河灯盛会,同时还有歌舞表演和佛教信仰相关的活动,其中包括僧侣、尼姑以及普通信众供奉佛祖。
在宋代,道教开始受到宣传和推崇。中元节期间,各地都会燃放河灯,济浮灵,放焰口,演出莲戏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被诗人们传颂和留下了许多描写杭州西湖放灯的诗歌作品。
关于放河灯的活动,在七月半举行,并随着道教和佛教的传播而在全国流行开来。这一天,人们在家中设宴招待客人,烧纸钱祭祖,并且会参加寺庙或者道观的放河灯等仪式或活动。在清朝皇宫中也会进行放灯活动:“每年中元节期间,建盂兰道场,从十三日持续到十五日放河灯,小内监人员会点亮数千盏莲花状的荷叶灯,排列在河的两岸。”
使用琉璃材料制作的数千盏荷花灯,随波而动。游船驾驶在中流,奏着梵乐,念着佛经,从瀛台南部经过金鳌玉蝀桥,绕过万岁山来到五龙亭,然后返回。河水微凉,秋天的月亮清洁明亮,这个景象一直被传为胜景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