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老民俗:避灾求福的“走三桥”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4
在我国古代,妇女受到各种各样的纲常礼教束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在少数,但在每年的元宵节或是次日的农历正月十六,长江南部地区的妇女却得以“相率宵行”,在夜里相携出游,“历三桥而止,以祛疾病”,这就是吴地元宵时节的元宵旧民俗——“走三桥”,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
“走三桥”是吴地旧俗,是老百姓避灾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动。古代在元宵或正月十六夜,暂时解脱对妇女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允许其离开闺房外出参与娱乐活动,于是妇女相率出游,来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也重复,据说可治病强身,抖去晦气,祈免灾咎等,所以叫“走百病”或“走三桥”。
清顾禄《清嘉录·走三桥》中记载:“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案:《长元志》皆载‘上元,妇女走历三桥,谓可免百病。'明陆伸《走三桥词》:‘细娘分付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徧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走三桥”在苏州又叫“走桥”、“游安”、“走平安路”,是当地一种祈福,驱灾,祝愿的民间习俗。苏州三塘习俗中的“三桥”是指山塘古街的“斟酌桥”“望山桥”和“绣花桥”,这一带亦流传有关于“走三桥”的俗语:“元宵夜走三桥,上桥走走,万病无有;小孩走三桥,聪明伶俐读书好;小伙走三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走三桥,青春亮丽更苗条;老人走三桥,鹤发童颜永不老。”
而在“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同里古镇,当地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当地的“走三桥”习俗约略滥觞于清乾隆中期,形成的精确年代已难以查考。
“同里走三桥”起源于婚嫁习俗。每逢婚嫁、生日庆贺、婴儿满月等喜庆吉利之事,伴随着欢快的鼓乐声和鞭炮声,伴随着四处抛洒的喜糖,主人喜气洋洋,亲戚朋友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绕行“三桥”,口中长长念诵着“太平吉利长庆”的祝词,沿街居民纷纷出户观望,上前道喜祝贺,既是同里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淳朴善意的民风民心的真情流露。
旧时,凡同里镇上居民结婚,娶亲队伍都要抬着花轿走三桥,老人过66岁生日,当天午餐后要走三桥,婴儿满月也要由其母亲抱在怀里走三桥。走时,一般是遵循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的先后顺序,绕行一周,不走回头路。在婚俗上,新郞背着新娘过第一座桥,然后抱着新娘过第二座桥,最后牵着新娘的手过第三座桥。
你可能也喜欢:
节日大全: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关元宵节放烟花的习俗
传统的湛江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传统美食有哪些,14种美食等你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