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的腊八粥什么来头 从清朝就有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4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一大早,北京雍和宫都会排起长长的人龙,这是民众争相领取雍和宫熬制的腊八粥而排起的队伍,据说雍和宫的腊八粥经过僧人念佛的加持,吃了就是“接福”,有祈求平安吉祥的效果。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这雍和宫的腊八粥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雍和宫是北京著名的喇嘛庙,早在清朝时,这里每年都要举行腊八熬粥的典礼。原来,这雍和宫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四个儿子胤祯还在当王爷时的府邸,称为雍王府。胤祯用阴谋夺取帝位入主皇宫以后,就将雍王府改成了行宫,称“雍和宫”,定年号为“雍正”。
这个大阴谋家为了笼络人心,就命人铸造了一口重数千斤、口径直达两米、深度达一米五的大铜锅,从他继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725年起,每逢腊八,就以敬佛为名,用这口大锅熬煮腊八粥,并请喇嘛诵经,然后供佛并将粥分别赏赐各王公大臣食用。
此后,腊八熬粥几乎形成了一种大典的仪式,十分隆重。每年一进腊月,清廷的内务府就要准备好各种熬粥的原料,其中仅杂粮一项,就有小米、黄米、江米、高粱米、薏米、菱角米、莲米等;干果一项中,就有红枣、栗子、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棒子仁、桂圆、葡萄干、青红丝及果脯等。
据史料记载,雍和宫当时熬粥,每锅粥要下小米十二石,杂粮、干果各百斤,其他原料配比也有定数,而且要根据火候需要按顺序下锅,十分讲究。所以,熬出的腊八粥不仅非常好吃,而且色泽鲜美。
据说雍和宫的腊八粥在熬制时,还有一套礼法。据《雍和宫志》记载,腊八盛典共分煞粥、供粥、献粥、舍粥四大幕。从腊月初一开始,总管内务府就派司员把上等的奶油、小米、江米、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红枣、桂元、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干果一车车运来,到初五方始运齐。
初七清晨开始生火,到初八凌晨粥才能全部熬好。一共熬六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这锅粥比献给佛的要讲究的多,粥上面除码上各色精美的果料之外,还得用枣泥等堆塑出寿星老人、八仙之类,象抓福、禄、寿、禧等各种图案。
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百官及封寄给各省的地方大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加上前五锅剩的,就作为施舍的腊八粥了。用的料当然一锅不如一锅好。
咸丰时,清朝的经济日益崩溃,所以腊八粥也越熬越少。到了光绪末年,就只熬一锅了。当时慈禧太后因有膳房饭局特制的蜜炒腊八粥,所以对雍和宫献来的粥连看都不看,只供在中正殿而已。
至今,雍和宫仍保持着腊八舍粥的传统。雍和宫僧人往往提前三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负责食堂的僧人和工作人员要配备各种腊八用料,包括大米、小米、大麦米、高粱米、香米、黑米、黄米、薏仁米、花生米、江米、红芸豆、红小豆、豇豆、绿豆、白芸豆、熊猫豆、桂圆肉、莲子、小枣、栗子、葡萄干、枸杞、生瓜子仁、生核桃仁、燕麦片、白糖等。
栗子等需要剥皮,有的师傅连续剥得手指都肿了,豆类还要提前以水浸泡,而且要掌握好各种豆的浸泡时间。腊八日凌晨开始熬粥,并将第一碗粥供于佛前。剩下的粥熬好后,僧人们就一桶桶地抬到雍和门院,并准备了一次性的餐具,凡是来到雍和宫的游人信众都可喝到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如今的雍和宫腊八粥,已经不是昔年的赈济之意,而是一剂劝导人们不忘本的醒世良药。人们聚在一起喝粥,同时也回味着人生的甘苦,细细品味着久远的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