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趣谈 重阳节期间有哪些活动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7-01
重阳节习俗趣谈,重阳节是周年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庆祝。有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茶和吃糕饼。
重阳节期间有哪些活动
重阳节习俗
晒秋
重阳节是一个赏秋的好时节,在中国南方一些山区的村落中还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晒秋”。如今,前往乡村观赏民俗、观看晒秋已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项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典型农俗现象。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村民中,因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很少,他们只好在自家窗台、屋顶架上晒、挂晒农作物。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晒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成了绘画家、摄影家追求和创作的良好素材,并且塑造了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放纸鸢。据《惠州府志》记载,在民间过重阳节时,放纸鸢是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现代的纸鸢也被称为风筝。在民间传统中,除了登高外,放纸鸢也成为了重阳节的一个特色。
登高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登高是此节日的主要习俗之一。古代民间于这个节日有登高的风俗,这也是为什么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的原因。在古代,人们登高是为了祈求健康长寿,同时也是一种对山岳的崇拜。重阳登高习俗源于大自然的节气,正如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一样。登高也是一种祈福的方式,这个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很流行了。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人会登高山,有的人会登高楼或登高台。登高习俗的来源有四个主要原因: 一是古人对山岳的崇拜,二是气候的影响,三是登高“辞青”的节气彩蛋,四是一个荒谬的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登山祈福
远古时期,古代人们对山岳的敬畏和崇拜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历史时期。在古代文化中,“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这种观念影响了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使他们信仰神明,追求宗教灵性。
据史料记载,“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登山来缓解生活压力,寻求精神上的宁静和安宁。而到了汉朝,这种习俗更是发扬光大,在《长安志》中有关于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录。此时,人们不仅仅是为了祈福,更多是出于对山的景色和自然风光的欣赏和赞美。
总之,古代人们对山的崇拜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而“登山祈福”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为了祈福还是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登山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根据历法的安排,农历九月九日是中秋节,同时也是重阳节。重阳节这一天正值秋高气爽,是一个“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天气,地势越高清气越容易聚集。由此,人们便形成了登高观赏秋景、呼吸清新空气的习惯,这一现象就被称作“重阳登高畅享清气”。在我国民间,重阳节有诸多的传统活动,如登高赏月、采菊饮酒、佩花戴茱、插茱萸等。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古人欣赏自然美景的风貌,更是人们祈求健康长寿的一种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登高“辞青”一词来源于大自然的节气。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节后气温逐渐降低,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据传说始于东汉时期。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观景,同时也有一些神话传说与此节日有关。其中一个传说来自于南朝梁时期的《续齐谐记》,讲述了一个名叫桓景的术士认为重阳节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应该尽可能到高处去避灾,这个故事被认为非常荒谬。不过,重阳节登高避灾的传统习俗在中国仍然非常流行,人们在这一天里会不断攀爬高山,并且祈求着平安和健康。
吃重阳糕
据记载,重阳糕有许多别称,如花糕、菊糕、五色糕等,且制作方法多样且随意。古人在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状糕点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词祝福子女家庭兴旺发达,这就是古人制作重阳糕的初衷。而现在的重阳糕制作没固定的品种,每个地方吃的松软糕类都被称作重阳糕。制作讲究的重阳糕应该是九层的宝塔状,顶部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节(即“重阳”是羊)的寓意。有些人还在重阳糕上面插上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上蜡烛灯,这或许是用“点灯”、“吃糕”来替代登高活动。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历史上在中国流传极其广泛。尤其在古代民间,人们非常注重祭祖祈福的活动。在岭南地区,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盛行。每年的重阳节,人们会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之情。同时,许多人也会登高远望,体验自然风光,领略秋季的美景。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它们的最根本的作用都是为了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人们通过这些传统活动,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赏菊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节日,其中赏菊花更是其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赏菊花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即“菊文化”。
菊花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花卉,在古代因其鲜艳多彩的花色和坚毅不屈的傲骨风姿,成为了人们崇尚的对象。在农历九月份,也就是“菊月”,人们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大会,各种风格各异的菊花在这里展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赏花者前来观赏。
自三国魏晋时期以来,重阳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饮酒、赏菊、赋诗的时尚活动。在古代,菊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此也被称为“长寿花”。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菊花更是被赞美为“凌霜不屈”的象征。因此,赏菊花也被视为一种文化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辞青
古代的人们将重阳和上巳(清明节)视为春秋两大重要节日。如果说清明节是表示人们经历漫长冬季后,可以出门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则是秋季来临之际,人们将要隐居之前,庆祝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因此在民间形成了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习俗。
享宴求寿
重阳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它的求寿之俗可以追溯到汉代,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据《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这被视为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见于汉代的文献记载。《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了“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的习俗。这些传统习俗被祭天祭祖的活动所扩展,形成了重阳节的基础,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而重阳节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更加地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佩茱萸
古代重阳节非常重要,九九插茱萸的习俗就是其中之一。茱萸是一种药用水果,尤其是来自吴越地区(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佳,因此也被称为吴茱萸。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并插上茱萸可以保健驱虫、去湿、逐风邪。因此,茱萸还被佩戴在手臂上、磨碎放在香袋里,甚至插在人们的头上。这项习俗大多由妇女和儿童来参与,而一些地区的男性也会佩戴茱萸。
精彩推荐
![2025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2025年贴春联的吉日吉时](/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三月份黄道吉日2024年 三月份有哪几天好日子](/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12月最佳日子 2024年12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11月最佳日子 2024年11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10月最佳日子 2024年10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9月最佳日子 2024年9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8月最佳日子 2024年8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7月最佳日子 2024年7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6月最佳日子 2024年6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
![2024年5月最佳日子 2024年5月最佳日子一览表](/statically/pc/images/tes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