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传说常见故事 吴刚折桂这个传说是讲什么的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6-08
中秋传说常见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中秋节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也非常丰富,其中比较常见的有:
吴刚折桂这个传说是讲什么的
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吴刚折桂
中秋节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传说,就是关于广寒宫前的桂树。相传桂树在月亮上生长特别茂盛,高达五百多丈。但据说,有一个人常常去砍这棵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神奇地合拢起来,桂树并没有被破坏。据说这个人就是嫦娥的丈夫后羿,为了得到长生不老药,他瞄准了桂树上的玉兔,却误伤了神娥嫦娥并被流放到月球上。因此,人们在中秋节时也会在桌上摆放月饼,以象征月亮上的桂树和这段传说。
几千年来,一直都有人不断地砍伐这棵桂树,然而奇妙的是,即使被砍倒,它总是又重新长出。传说中,这个砍树的人叫做吴刚,他是中国汉朝时期来自西河的人。据说他曾跟随一个仙人修行,到了天界后却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贬谪到了月宫。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女子,她有着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美貌。据传说,貂蝉出生时,当地的桃杏花在三年内开放并凋谢;而在一天的午夜,她会拜月,让月中的嫦娥自愧不如。
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中,貂蝉的美貌是无可比拟的。她有着迷人的身姿和细耳碧环,行走间仿佛就是风摆杨柳,但她也有着文雅高贵的气质。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她成为了弄权作威的董卓以及勇而无谋的吕布争夺的对象。貂蝉的美丽,让整个国家的朝野为之感叹。她的出现使得朝野动乱的情况稍有安宁之象,但这却也引起了更多的纷争。
玉兔捣药
据说,古时候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叫做嫦娥,她住在广寒宫,拥有绝美容貌和非凡的技艺。然而,她却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在每个月的十五日要去月宫向玉帝献上灵药。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嫦娥必须要在这一天变得轻盈灵动,能够轻松地飞上天空。
在完成任务的某个时候,嫦娥发现自己的身体变轻了,随之产生了一丝惶恐。正当她犹豫该如何办时,身边一只可爱的玉兔走了过来,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嫦娥看到玉兔,微笑着抱起了它。奇迹发生了,玉兔身上散发出一股神秘的力量,与嫦娥身上的力量合二为一。这时,嫦娥感觉自己的身体被轻盈地抬起来,并顺利地升上了天空。
由于玉兔的加持,嫦娥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也一起飞到了月球上。嫦娥庆幸地发现,玉兔也一起来到了月亮上。从此,玉兔便成了嫦娥的忠实伴侣,陪伴她度过了每个月圆之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情和伙伴真的非常重要,在生命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据传说,玉兔是月宫的常驻居民之一,它常住于月宫中,负责捣药制药。在月宫中,玉兔手持着一只捣药杵,夜晚便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传说源自于中国的古代神话文化。
但是在后来,这个传说在传入日本时出现了改变。传说中的玉兔变成了在捣年糕,这可能是因为在日本文化中,捣年糕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传统食品,所以人们很容易将玉兔和捣年糕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玉兔捣药还是捣年糕,都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敬的。这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传统文化的互相借鉴的一个缩影。
月饼起义
相传,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妙计。在中秋节,将起义的日期藏在月饼中,然后派人将月饼送到各地抗元力量手中。当地人收到月饼后,看到上面的暗号,便知道起义日期并且于指定时间响应起义。
这种秘密传递信息的方式十分巧妙,月饼成了传递民族精神的工具,在中秋节后流传到了现在。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风俗之一。人们分享月饼,祝福亲友平安幸福。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军师刘伯温提出了一项计策: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消息的纸条藏在饼子里面,派人将饼子分送到各地的起义军手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随着消息的传播,到了起义的那天,各地的义军纷纷响应,合力起义反抗统治者。
徐达很快攻下了元大都,起义得以成功。当这个消息传到朱元璋那里时,他非常高兴,随即发布了命令,要和全体将士民众一起在中秋节欢庆胜利,还要赏赐所有官员一种当年起义时使用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制作变得更加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在花园里,月光下独自畅饮,此时他看到自己的影子和月亮的影子,形成了三个人的景象。这句“对影成三人”的构思十分巧妙,表现了他孤独豪迈的情怀。《李诗直解》解释说,“对影成三人”是描述李白独饮月下时的情景,他洒脱自在、达观而快乐。
当诗人上场时,他身处花海之中,手中提着一壶酒,气氛宁静而有些寂寞。他静静地倒出一杯酒,独自品味着这烈酒的味道,眼神深邃。在这独善其身的场面中,仿佛有一种“无相亲”的感觉,诗人情感丰富,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还有无限的悲欢离合,这一切情感都融入了他的诗中,展现出深度和厚度。尽管场景单调,但是诗人的举止和情感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不禁让人陷入其中,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和诗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