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正月十四吃什么 有什么寓意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4
大家都知道元宵节都是正月十五这天,但是有一些地方元宵节确实在正月十四,这是由于各个地方在很多的风俗存在差异,所以会造成一些节日在时间上,存在着相差一两天的情况,虽然时间上不一样,但是人们庆祝节日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宁海正月十四吃什么
宁海人提前在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十四夜,这天也叫上灯节,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各家采集樟树枝插到门楣上压瘴气。十四夜的饮食是极为丰富的,在宁海各有不同,城关及北路西店一带吃汤包,东路一带吃的是团,西路一带饮食中午是米筒,晚上吃“糊了沸”,称“羹”。头年娶了新媳妇的人家,还要新媳妇掌勺做甜羹给邻居们吃,称“媳妇羹”,吃“媳妇羹”的寓意是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
大年十四晚上的风俗活动
晚饭后,各家各户“炟址界”。炟址界后,大家出门闹元宵,有看灯会,猜灯谜的。大街小巷里挂满灯笼,贴上谜题,众人纷纷参与其中。晚上还要进行舞狮舞龙表演。舞狮队要去新娶了媳妇的人家表演“麒麟送子”;舞龙队则让人家来抢灯彩。十四夜里,村里一般要演大戏,称“灯头戏”。
“十四夜炟址界”,具体做法是:早晨将樟树枝叶折来,插在门首,说是“压瘴气”。黄昏,一人手持樟树枝叶和易燃草把点着火,发出一股清香,沿着家里旮旯走,另一人拿把扫帚跟在后面扫,嘴里反复地念:“十四夜,炟址界,银子哗哗响;樟树叶,银子叠打叠;金银财宝炟进界,腌臢晦气炟出外。”
关于炟址界的风俗来源
这一风俗来源相传为元朝末年,台州地区和南方人民一样,饱受古统治者的侮辱。元朝统治者半南人列为最低等,满五户编成一个连,共用一把菜刀,新婚初夜也要由蒙古人享受。为防止南人造反,在每个连队立一块“址界碑”,禁止互相往来。正月十四那天,南人共举义旗,杀掉胡人,同时把址界碑烧掉,以后就成为风俗,在正月十四那天,要“炟址界”。
宁海在元明时期属于台州地区,这个正月十四过元宵的风俗从上面而来,是为了纪念反抗的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