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由来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16
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上元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相传,在古代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并在晚上点燃灯笼以示敬意。在唐朝时期,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很多的说法,至今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元宵节的由来
2020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8号,这天是周六。我国俗称为元宵节。“元”是第一的意思,古称正月为元月。“宵”就是夜晚。元宵就是大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旧时这天前后,民间家家户户均张灯、送灯、玩灯,尤其十五日夜通火通明,故又称“灯节”。据史料记载,元宵节与道教有关,道教把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五各称为“上元”、“中元”和“下元”。所以后世又把元宵节称为“上元节”。河南民有直称“过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挂灯笼”的。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节为什么叫做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