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端午节有什么来历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09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五月初五这个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来历有许多传说,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与屈原有关的传说。
端午节有什么来历
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的忠诚和才华备受楚王赏识。但由于其他的大臣嫉妒,屈原最终被流放到了南方的荆山。在他流放的那一年,他听闻到了楚国被北方的国家侵略的消息,于是他忧心忡忡地写下了《离骚》这篇挽诗。但当楚国被侵略后,屈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挽救国家,便在五月初五的这天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咬食,楚国百姓纷纷划龙舟扬袂欢歌,同时还撒下了许多的艾叶和菖蒲,以驱赶蚊虫。另外,还有人抛入一些米饭,以免屈原的魂魄挨饿。因此,这一天便被称为端午节,也就是龙舟节、艾节或者重午节。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比如说五月初五是伏羲的生日,或是关于黄帝与蚩尤之战的传说等等。虽然这些传说的来源不同,但它们都促成了端午节这个我国传统的节日的形成。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文化底蕴的节日,它蕴含着人们对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忆。
屈原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有一位睿智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名叫屈原。他的言论得罪了楚怀王的宠臣,被诬陷流放。在离开自己的故国时,他忧心忡忡,写下一篇篇振聋发聩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后来,他听到了自己的故国被侵略的消息,痛不欲生,于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在汨罗江跳水自尽,以示忠义之心。
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来到江边悼念屈原。他们不仅向江里扔入米、菖蒲等物,以祈求鱼虾不要吃掉屈原的身体,还为了防止屈原身体被江水冲走,而制作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粽子的香味可以引诱鱼虾而不伤害屈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举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传统,成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风俗节日之一,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深情厚爱和不屈精神。
端午节的来历
在江浙一带,有一种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这个版本的故事与屈原无关。传说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楚国,将已经去世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次,报复杀父杀兄之仇。之后,又率领吴军灭掉越国,越国国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投降,成为人质。伍子胥进谏吴王杀害勾践,但是夫差没有听从。最终,夫差听信谗言,让人送了一把宝剑给伍子胥,让他自杀了。伍子胥死前告诉邻居说:“我死后,请将我的眼睛割出来,然后悬挂在吴国首都东门上,我要目睹越国军队入侵并征服吴国。”吴王知道后大怒,让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里。为了纪念他,当地百姓在端午节会举办龙舟竞赛,寓意着寻找他的身影。
都有什么节日美食
据介绍,在南方地区,一些人会选择食用一些颜色为黄色的食物,这种食物通常被称为“五黄”。所谓“五黄”,指的是鸭蛋黄、黄瓜、黄鳝、咸鸭蛋、雄黄酒等黄色食品。
"吃十二红"这个习俗常见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主要是为了祝福孩子平安、健康和吉祥。
这个习俗的做法是:将鸡蛋壳涂成红色,然后用网袋装好,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每年春节时更换新的鸡蛋壳。由于一般都会挂十二个鸡蛋,所以被称为“吃十二红”。
这个习俗的含义非常美好,既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祝福,也能给孩子带来信仰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家庭教育的体现,为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