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含义 冬月是农历哪一个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4-08-05
中国人对月份的理解与联想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以花为名,有以气候来阐述,那你知道冬月的含义是什么呢?冬月是指冬天的一个月份,冬月是农历的十一月份,又称幸月、畅月、仲冬,其中冬月还包含了“冬至”这一节气,下面小编就为各位朋友们带来冬月是农历哪一个月的介绍,快来看看吧!
【冬月的含义】
“冬”的甲骨文字形是在一条丝线的两端各打一个结的形状,表示“终了”的意义。金文中的一种写法是增加了“日”,表示一年终结的时间,即冬季。在小篆中,增加了“仌(冰)”,突出冬季会结冰,更能体现冬季寒冷的特点。在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中,基本保留了小篆的构架,只是笔画更为简单了一些。
“月”在甲骨文中也已经出现。为了与“日”的字形进行区分,甲骨文用新月的形状表示“月亮”。由于月亮通常出现于晚上,所以这个字形又用来表示“夕”,到了金文中也是如此。直到小篆中,“月”的字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才与“夕”区分开来。“月”的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与小篆的字形变化不大。由于传统上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从新月到满月再回到新月可以作为一个周期,于是古人用“月亮”的“月”表示“月份”的意思。
因此,“冬月”是指冬天中的一个月份,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 “冬月”又被称作“子月、建子、仲冬、辜月”等,这些名称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古人把一年的十二个月用十二地支来对应,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子”为十二地支之首,因此“子月”和“建子”都表示一年的开始,因为冬月中包含了“冬至”这样的节气。
冬月代表什么意思?
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说明早在黄帝时,就是以冬至为元旦了,正因此,农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
另外,冬月是农历十一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周朝时,冬至曾经是“年”,就是“岁首”“元旦”。后来的“冬至大如年”就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因此古人把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份叫做冬月。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和历法的改变,这种冬至节曾是年节的叫法已慢慢被人们遗忘。
有人把冬月和冬至混为一谈,其实这也好区别:冬月是农历的月份,而冬至是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
冬月的物候
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冬月是农历哪一个月】
冬月是农历十一月,又称幸月、畅月、仲冬。寒冬腊月中的冬就是指的冬月,所以冬月也是一年最冷的三个月之一。
农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主要是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都是在农历的十一月,所以农历十一月也就被称为冬月。
进入冬月后,吹来的北风告诉大家冬天已经慢慢到来,此时草木凋零,阴气最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暴露在冷空气中的身体因血液循环变差后,很容易受到寒冷伤害,所以此时就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口罩以及围巾等加以保护,防止发生冻疮或冻伤。
冬月的来历
关于冬月的来历,根据农历历法,冬至节气必须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如果出现误差,则用设闰月来进行调整。如果在一年中没有闰月的话,农历十一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十一个月份,又因为农历十一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所在的月份,所以农历十一月又被称为冬月。
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农历十一月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葭月也是农历十一月的美称,因为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
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说明早在黄帝时,就是以冬至为元旦了,正因此,农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
另外,冬月是农历十一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周朝时,冬至曾经是“年”,就是“岁首”“元旦”。后来的“冬至大如年”就是因为“冬至曾是年”,因此古人把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份叫做冬月。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和历法的改变,这种冬至节曾是年节的叫法已慢慢被人们遗忘。
相传在很久以前,居住在哀牢山一带的彝族,由于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灾害极为频繁,常常遭遇各种伤害。主要原因是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犹如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因而常常遭受外敌的入侵和欺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聚拢到一起,形成了人类古老的原始部落。
并推举有最高威望的长老作为部落首领。彝族称为“兹摩”。“兹摩”率领族人生产劳作,安排部落内部一切事务,调解各种纠纷,因而使部族内部形成合力,为战胜自然灾害,抵御外敌入侵,发展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出现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安居乐业的景象。
冬至与立冬有什么区别?
冬至与立冬不同。立冬代表冬天刚刚到来,而冬至表示阴气到了极点之后阳气开始兴起。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
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过新年,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阳气逐渐开始变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之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夏历是把“建寅”月作为一年的开头,与周历的“建子”月相差两个月。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则会一天天变短。现在一些地方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与“交子”谐音,“交子”有新旧交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