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来历 正月的风俗是什么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2-12-27
说起正月,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正月是我们农历历法中每一年第一个月份,古时候人们将年称为“岁”,所以正月也被称为“开岁”,除了叫农历一月为正月,元月也是很经常被人们所使用的的另一个别称,作为新年的开头,讲究和风俗也有不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正月的风俗是什么吧!
【正月的来历】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名讳,秦始皇名政,又作正,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我国古代,以哪一个月作一年的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据文献资料记载,夏朝的夏历把元月作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以夏历的十月为端月,即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这就是史书中通常所说的“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据春秋时代《春王正月》说:“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月称正也”。意思是:古代帝王,大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
为什么“正月”的“正”字,又都读成“征”的音呢?
这里面也有个缘故;秦始里名字叫嬴政,他统一天下后,嫌“正”字读音与他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征月”,不然就杀头。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了“征”字的音,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为看中的春节,这天,人们都要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最得体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好。有意思的是,在农历正月初一与汉族一起欢度春节的还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回族、东乡族、壮族、赫哲族、白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除了正月初一这一天要拜年外,还有其他各种趣味习俗活动贯穿整个正月,如耍社火、送穷和迎财神、闹元宵等。
正月的诗句
《辛酉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杨万里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凤城新年辞》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正月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一:踏春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在这一天,大部分人都会和家人外出踏春,感受新年的气息。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习俗,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禁忌多
传说中,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不许摔坏东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
正月初四:迎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这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诸神。若是经商之人的话,应该闭门歇业,民间认为若不这样做的话,会导致亏待诸神,引起诸神不满。
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正月初六: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正月的传统节日有什么?
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变化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许许多多的精华。
正月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好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为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准备迎接新年到来。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
正月其他传统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以前的人们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