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起源 雨水节气的寓意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3-20
雨水节气的起源,雨水节气起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生产经验的深入结合。在古代农民的生活中,雨水节气是为农民们管理和规划农业生产日程的重要标志。历经千年,现代人们在雨水节气中也会参加各类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例如祈求雨神赐雨,感谢大地的滋润等等。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析雨水节气的寓意,希望你们会喜欢。
雨水节气的寓意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第一个节气是立春。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了,但是不能掉以轻心随便穿上春装,有时候还是比较寒冷的容易感冒。雨水的到来不仅代表着降水增多了,同时还意味着气温升高。在雨水之前天气比较寒冷,在雨水之后温度逐渐上升,虽然有时候会遭遇冷空气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变暖的状态。
雨水的寓意是降雨开端,雨量渐增,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合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关于时节的反映。
雨水意味着气回暖,雪渐少了,雨渐多了。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域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中央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现象。
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步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上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端生动,并慢慢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构成降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呈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农民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代表冬季干燥少雨的天气已经结束。从雨水节气开始,天气逐渐变暖,下雨天慢慢增多。不过,雨水节气正值冬春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乍暖还寒,是感冒高发期,应注意防护,适当“春捂”。天文学规定,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黄经330度时为雨水,时间在每年公历的2月18日、19日或20日。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生动描述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这春雨伴随着和风,当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下着滋润着万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一个“好”字,不但赞美“雨”,同时也赞美那些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及时雨的人。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欢这样的“好雨”。
雨水节气的起源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一般到了雨水节气就有三候,分别是:水獭祭鱼、候鸿雁来、草木萌动。这三候主要的含义就是说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这个节气开始,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开始生长,会有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值得让人期待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