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英文 二十四节气的三伏天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4-08-07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在外国也是有这样的说法的,三伏天的英文是什么?三伏天在英文里面称为Dog days,这里面的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具体看看下文就知道了,而中国的三伏天是根据节气来确定的,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二十四节气的三伏天的解析,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的英文】
三伏天 Dog days
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The dog days of summer are the hottest days of the year.
三伏天是夏天中最炎热的日子。
The Dog days are the hottest days in Summer.
“三伏天”为什么被叫作“dog days”?
dog days专门来形容北半球7、8月这段最热的天气,这段时间的天气把狗都热得趴在地上直喘气,所以就叫dog days。但其实,这个有趣的表达与天狼星(Sirius)有关。古希腊人认为大犬座(Canis Major)是一只狗在追逐兔子(也就是天兔座,Lepus)。而天狼星是狗的鼻子,因此称它为"狗星"(dog star)。
The ancient Greeks thought of the constellation Canis Major as a dog chasing Lepus, the hare. The star Sirius is the dog’s nose; the Greeks called it the “dog star.”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曾迷信地认为,7月末,当天狼星(dog star)恰好在日出前出现在天际时,“dog days”也就到来了。他们认为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可能会带来一些灾祸。
To the Greeks and Romans, the “dog days” occurred around the day when Sirius appeared to rise just before the sun, in late July. They referred to these days as the hottest time of the year, a period that could bring fever, or even catastrophe
不过,美国国家地理也指出,因为纬度不同,各地天文学意义上的“dog days”到来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Although July and August are generally known as the hottest months of the yea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hottest period can vary from year to year. And depending on your latitude, the astronomical dog days can come at different times.
虽然7月和8月一般被称为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但每年最热的时期都会有所不同。且根据纬度的不同,天文学上的“三伏天”也会在不同的时间到来。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1、防中暑
三伏天连续高温(hot spell),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以防中暑(heatstroke),同时也要及时补充水分。
Dangerously high temperatures can result in heat-related illnesses like heatstroke.
严酷的高温可能会导致中暑等疾病。
2、注意锻炼时段
天气再热也要坚持锻炼,但室外运动要注意不要中暑,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晨间锻炼。
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In wint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coldest days. In summ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dog days.
4、保持清淡饮食
“夏季暑湿,适宜清补”,注意饮食,不宜吃过多冷饮,可以多吃些新鲜果蔬。
5、调整作息
夏季昼长夜短,比较适宜“晚睡早起”,这并不是说要熬夜,而是要顺应季节昼夜变化的特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中午小憩一会儿,也有助于恢复精力哦。
【二十四节气的三伏天】
三伏,作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在咱们国家有很长的历史了。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里,太史公记录有“秦德公二年初伏”的文字,可见在战国时期就有三伏,也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说法了。三伏的时间呢,一般是从夏至往后算,第三个庚日入伏,然后第四个庚日中伏,再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算起来初伏10天,中伏一般20天,但也有10天的,末伏10天。
“伏”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入伏”不是在二十四节气之内,三伏天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一个杂节气,并且三伏天的天数也是不固定的,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具体天数和中伏的天数有关。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一般初伏的时间是固定10天,末伏也是固定10天,而中伏不是固定的,可能是10天或20天。中伏时间是由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的。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入伏就是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即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按咱们中国古人的思想,“自然”是养生的第一要义。而这些现代科技带来的东西,往往都是不自然的。所以下面咱就来说道说道,古人是如何“顺其自然”地实现防暑降温的。
如在浙江的民间,自古有吃伏茶的习俗,这一习俗甚至在今天还能看见。这个伏茶呢,其实和著名的“小红罐”有相似之处,名字叫茶,实际上是个防暑降温的药方子。浙江的伏茶是以竹叶、槟榔、荷叶、六一散(主要成分为滑石和甘草)煎煮而成。其实不独是浙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类似性质的以“茶”为名的防暑降温药方存在,最著名的莫过于广东的“小红罐”。
说到这些伏茶或者“凉茶”,还需要跟大家提个醒。凉茶是凉的吗?有人把小红罐放在冰箱里,满头大汗回家来上一罐:“啊~~~”爽得飞起。抱歉,那不叫凉茶,那叫凉水。实际上一般来说凉茶或伏茶,都不是冰镇了喝的,而是常温或者温热着喝,喝进去的时候可能不凉,但等里面的药物生效之后发一层汗,才能感受到凉意,这也体现了咱们中国传统上“中正平和”的道理。
在三伏天里,有些地区还有“伏日进补”的习俗,在北方有“伏羊”、“伏鸡”一类的滋补饮食。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人体水分和养分流失都非常大,需要补充营养。尤其是对一些常年户外劳动的体力工作者来说,营养的补充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北京地区过去也有“贴伏膘”的说法,也就是伏天里要改善伙食。过去一些老板们,在伏天会给手下的雇农、雇工吃点好的,也是这个意思。
最后呢,三伏天里不光人需要进补,要防暑降温,连牲畜也需要特别的照顾。在山东临沂地区,就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比如在伏日里要给牛煮麦仁汤喝,据说能让牛不太流汗,增强体力。毕竟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耕牛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了,得好生照料。
三伏的伏是什么意思?
“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伏”又称“长夏”,五行家对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可以自然循环。
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庚日”是“甲子记日”,和夏至等节气的时差不定,这就会出现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三伏中最热的是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