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什么节日 中国的节日大全传统节日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4-08-01
一年有365天,要说中国人恨不得天天过节,中国人的节日其实非常多,今天是中国的什么节日?我们不仅过传统的节日,一些国际的节日也过,还有一些为了特殊群体的而设立的节日,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各位朋友们带来中国的节日大全传统节日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还有更多传统节日可以了解一下哦!
【今天是中国的什么节日】
1、1月1日 元旦
2、2月14日 情人节
3、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4、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5、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6、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7、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8、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9、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0、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1、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2、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13、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
14、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5、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6、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17、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8、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10月1日 国庆节
20、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21、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22、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
23、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24、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5、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26、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27、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28、12月24日 平安夜
29、12月25日 圣诞节
30、正月初一 春节
31、正月十五 元宵节
32、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33、五月初五 端午节
34、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节
35、八月十五 中秋节
36、九月初九 重阳节
37、腊月初八 腊八节
38、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
【中国的节日大全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1月1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元宵节: 农历【1月15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龙抬头: 农历【2月2日】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寒食节: 农历【清明节前一天或者二天 】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 公历【公历4月4或5或6日 】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和节日无关,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端午节: 农历【5月5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1]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天贶节(姑姑节): 农历【6月6日】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淮安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七夕节: 农历【7月7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 农历【7月15日】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地藏节(地藏王节): 农历【7月30日】
农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精确地说应为七月晦日,为地藏节(地藏王节)。相传是地藏王涅槃得道之日。瑞安人叫“地藏王菩萨生日”。地藏,其义为“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这就是说,他如同大地,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王原是古印度的土地神。该俗节系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缘由,来自佛教与民俗心理的共同需求。
中秋节: 农历【8月15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重阳节: 农历【9月9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腊八节: 农历【12月8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有腊八粥习俗,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过小年: 农历【12月23日或者12月24日】
农历腊月廿四日(或廿三日),中国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除夕(大年夜、除夕夜): 农历【12月30日】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