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有哪些说法 重阳节期间有什么讲究
- 作者:万年历小编
- 来源自:万年历网
- 时间:2023-05-10
重阳节的由来有哪些说法,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说,重九节始于汉朝,源于“九”与“长寿”谐音的民间信仰。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日在州(秋季九月)之九,故谓之重九。”传说中,重阳节是为了纪念神仙蓬莱山中的仙人,这些仙人为了祝福人们平安与长寿,从蓬莱山中植下了茱萸,以此表达了对人间的美好祝愿,茱萸也因此成为了重阳节的象征。
重阳节期间有什么讲究
重阳节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禁忌。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花、赏槐花、钓鱼等活动,以此祈求健康平安和长寿。同时,也有许多禁忌,比如不宜佩戴白花、不宜攀桂、不宜吃凉性食物等等。
在不同地区,重阳节的习俗和禁忌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重阳节始终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我们应该将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让我们一起庆祝重阳节,祈祷健康长寿和幸福美好的未来。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的历史悠久,追溯至战国时期。关于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存在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古代的重阳节原型是祭祀大火的一种仪式。据传说,古代人们将大火视为神灵,认为它能驱灾避祸,增加生育。因此,每年到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便会在大火前祭祀,祈求平安和健康。
随着时代的演进,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今,人们通常会向老人赠送菊花,并以登高远足等方式庆祝这个节日。重阳节已成为了一个传承家族亲情、传承文化的重要节日。
“大火”是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主星,古人用它来确定季节。在季秋的九月份,“大火”便逐渐隐退,因此《夏小正》中有“九月内火”的描述。大火星的隐退代表着漫长的冬天即将到来,这不仅使古人失去了季节生产和生活的时间标志,同时也让崇拜大火星的古人感到内心的恐惧。因此,人们在“内火”时节不仅需要像迎接大火星时一样进行迎火仪式,还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虽然我们难以了解古代祭拜仪式的具体细节,但是可以通过现代的重阳节习俗来发现古代的一些遗俗。例如,江南地区有一些人在重阳节时会祭祀灶神,灶神在家庭中代表火神,这恰恰是古代九月九日祭祀“大火”的遗俗。
根据《西京杂记》中汉刘歆的记载,可以看出古代人将九月九日与三月三日视为春秋两个重大节日,而重阳节和上巳节(或寒食节)则是与这两个节日相对应的。这种对应是基于"大火"出没的情况。在重阳节和上巳节(或寒食节)这两个节日里,人们都会举行祓禊仪式并登高游戏,以祈求消灾祛病。
随着人们的谋生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火历"被一般历法所取代,九月祭火的仪式逐渐消失了。然而,人们对于九月因阳气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现象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古时的登高避忌等习俗仍然代代相传。
重阳节的禁忌
重阳节的主要活动是登高,这一习俗最初的含义是为了避凶气。据古时的传说,重阳节当天会有瘟气降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远离平日的生活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只有到了高处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通常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是“节日快乐”。现今,登高已经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自然的美妙,还能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段文字讲述了在九月九日这个阳数之巅峰的重要日子,人们要小心谨慎的行动,特别是要忌讳行房事。因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男女交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才能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如果不顾时机随意行房,就会导致阴阳不调,影响未来子孙的繁衍,并可能会带来诸多祸害。因此,在这个时刻,需要特别注意不要进行任何冒险的行为,保持谨慎小心,也要将房事列为禁忌之列。
在重阳节这一天,一定要注意回娘家的忌讳。有传说称,如果一个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家,会给自己的婆婆带来不幸。甚至有经典谚语:"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因此,在这一天,女儿们应该尽量避免回娘家,以免招来灾难。
避免送菊花,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是用來祭祀逝者的。为了尊重及表示對生者的祝福,应该选择其它花卉作为送礼品。
重阳节当天穿着应该以庄重为主,不要选择过于艳丽的服装,这样会给人留下轻佻、浮夸的印象,也不会体现出尊重先人的态度。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代表阳数,"九九"代表2个阳数相重,故称"重阳"节;因日、月皆逢九,故也称为"重九"。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寓意表示9两次9,即81岁的老人迈向百岁,古时认为此日是重要的日子。在重阳节这一天,古时人们习惯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一系列传统习俗。
重阳节是传统的节日之一,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持着不少的传统习俗。如今,人们又在这个节日之上,添加了一些新的内涵,例如感恩敬老等。这些内涵的加入,让重阳节更加富有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当代的重阳节庆祝活动中,共存在着两个重要的主题: 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登高赏秋是人们在重阳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登高远望,赏赏秋色,一方面体验自然的美妙,另一方面也寓意着从高处看得更远,更有眼界,人要追求进步和成长。感恩敬老则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在这一天,向老者表示尊敬和感恩,致以敬意。这一精神也在今后的生活中传承下去,帮助我们始终保持感恩的态度和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总的来说,重阳节虽然是传统的节日,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逐渐丰富和发展,活动也更为多元化。希望这个节日能够在不断的发展中,承载更多有意义和美好的使命。
重阳节是一个融合了丰富的民俗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多项活动,如出游赏景、登高望远、赏菊花、采药草、插茱萸、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和饮菊花酒等。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象征着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所以人们会在这个时候登高观赏美景,享受清新的空气。由于地势越高,清气就越聚集,所以民间有“重阳登高畅享清气”的传统。每年九月,天气清爽宜人,登高远望可以舒缓情绪、锻炼身体,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在重阳这个节日,各地都会组织老年人登山游玩、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同时,许多年轻人也会带着年迈的长辈一同加入这些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和陪伴。
重阳节的传说一
据传说,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一只瘟魔,每当它出现时,当地人就会相继生病,甚至有人病故,给土地上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一位年轻的人名叫恒景,在一场瘟疫中失去了父母,自己也差点因病丧命。病愈后,他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和乡亲,决心去拜访仙人,学习技能,为百姓消灭瘟魔。 恒景拜访了许多师傅,游历了名山大川,最终得知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上面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为了寻找到这个仙长,恒景即使路途遥远,也不惧艰险。在仙鹤的指引下,他最终找到了这座高山和拥有神奇法力的仙长。 仙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收下了恒景,并传授给他降妖剑术,还赠送给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为了精进技艺,废寝忘食地苦练武艺,最终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技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身旁,告诉他:"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祸害百姓了。你已经学成了本领,应该回去为民除害。" 仙长还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和一盅菊花酒,并传授了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匆忙回家去。
据《续齐谐记》和民间传说,恒景是一位有道德和武术修养的仙人。九月初九这一日正值秋季,万物开始凋零,同时也是疾病和瘟疫的高发期。为了保护自己和乡亲们,恒景领着乡亲们登上附近的山岗,祭祀祖先和山神,并洒下一片片茱萸叶,一盅盅菊花酒,寓意驱邪避瘟。就在这时,瘟疫之神温魔出现了,但闻到香气便不敢上山,因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这样传承下来了。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观景,祈福祭祀,同时也收集茱萸叶和采摘菊花,以示驱瘟避灾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传说二
据传说,公元前三世纪,存在一位神通广大的人,名叫费长房。他的神奇能力涵盖呼风唤雨,以及遣神捉鬼等等。一位年轻人名叫桓景得知这些事情后,对费长房非常敬仰,并请求能够成为他的弟子。
这个青年决心非常坚定,因此费长房决定收他为徒,送他学习本领。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在九月九日,你们全家将遭受一场大灾难,你需要提前准备。”听到这个消息,桓景非常害怕,急忙跪下请求费长房教他如何避开灾难。费长房告诉他:“在九月九日,你需要准备一些红色布袋,里面放上茱萸,并将其系在胳膊上。还要带些菊花浸泡的酒,全家老少一起到一个高坡上,一边喝酒,一边祈求避免灾难。这样就可以躲过大劫。”
桓景按照师傅所述的方式认真执行,迎来了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在清晨,他带领全家来到了附近的高坡,成功地度过了这个节日。晚上回到家中一看,桓景和他的家人惊奇地发现,家里的牛羊鸡犬全部死亡。他们相信自己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中国人民流传了许多庆祝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插茱萸和饮菊花酒,这些传统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重阳节最早出自什么时候
据《西京杂记》记载,重阳节最早来源于西汉时期。当时宫人贾佩兰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食用蓬饵、饮用菊花酒,以求长寿。这个习俗后来传承下来,成为重阳节求寿的传统习俗。这个习俗受到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和采集药物的影响。同时,重阳节还有大型的饮宴和庆丰收的习俗,这些习俗起源于先秦时期。
重阳节起源自三国时期,据记载,它的名称出自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重阳节时间定在九月初九,由于数字九代表着阳气,而重阳日日月并现象又意味着长久和团圆,因此人们视之为重要的节日,会在这一天聚会祭祖,共度欢乐时光。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